西南科技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怎么样好不好,全国排名多少?
西南科技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被软科评为B等级,全国排名第232位,实力仅次于大理大学;在四川省内排名第10位,排在绵阳师范学院之上。
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软科发布的2024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整理的西南科技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具体排名情况,欢迎参考!
在2024年软科发布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排名中,共有330所大学上榜。其中,西南科技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位列全国第232名,仅排在南华大学和大理大学之后。
全国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省份 |
---|---|---|---|---|
226 | 汉语言文学 | 河北经贸大学 | B | 河北 |
228 | 汉语言文学 | 安徽农业大学 | B | 安徽 |
229 | 汉语言文学 | 西安财经大学 | B | 陕西 |
229 | 汉语言文学 | 南华大学 | B | 湖南 |
231 | 汉语言文学 | 大理大学 | B | 云南 |
232 | 汉语言文学 | 西南科技大学 | B | 四川 |
237 | 汉语言文学 |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 B | 重庆 |
237 | 汉语言文学 | 绵阳师范学院 | B | 四川 |
239 | 汉语言文学 | 成都师范学院 | B | 四川 |
239 | 汉语言文学 | 泉州师范学院 | B | 福建 |
239 | 汉语言文学 | 西安石油大学 | B | 陕西 |
在四川省,共有15所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跻身软科专业排名榜单,西南科技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位列四川省内第10名,超越了绵阳师范学院。
省内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城市 | 全国排名 |
---|---|---|---|---|---|
1 | 汉语言文学 | 四川大学 | A+ | 成都 | 7 |
2 | 汉语言文学 | 四川师范大学 | A | 成都 | 48 |
3 | 汉语言文学 | 西南民族大学 | B+ | 成都 | 69 |
4 | 汉语言文学 | 西南交通大学 | B+ | 成都 | 73 |
5 | 汉语言文学 | 西华师范大学 | B+ | 南充 | 79 |
6 | 汉语言文学 | 西华大学 | B+ | 成都 | 130 |
7 | 汉语言文学 | 成都大学 | B+ | 成都 | 134 |
8 | 汉语言文学 | 西南财经大学 | B+ | 成都 | 151 |
9 | 汉语言文学 | 四川农业大学 | B+ | 雅安 | 187 |
10 | 汉语言文学 | 西南科技大学 | B | 绵阳 | 232 |
11 | 汉语言文学 | 绵阳师范学院 | B | 绵阳 | 237 |
12 | 汉语言文学 | 成都师范学院 | B | 成都 | 239 |
13 | 汉语言文学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B | 成都 | 245 |
14 | 汉语言文学 | 内江师范学院 | B | 内江 | 247 |
15 | 汉语言文学 | 乐山师范学院 | B | 乐山 | 260 |
在最新的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中,西南科技大学共有70个专业上榜。其中,西南科技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获得了B级评价,与此实力水平和就业率相近的专业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经济与贸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详见如下。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
人工智能 | 西南科技大学 | B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西南科技大学 | B+ |
日语 | 西南科技大学 | B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西南科技大学 | B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西南科技大学 | B |
汉语言文学 | 西南科技大学 | B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西南科技大学 | B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西南科技大学 | B+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西南科技大学 | B |
英语 | 西南科技大学 | B |
环境设计 | 西南科技大学 | B |
西南科技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类别为哲学类,隶属于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
历史沿革:“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于2002年成功申报,隶属新成立的文学院,2003年开始招生。2005年文学院与艺术学院合并成立文学与艺术学院,同年成功申报汉语言文字学学术型硕士点,2010年成功申报省级精品课《语言学概要》,2017年获批省级创新创业示范课程《网络文学创意写作与实践》,2018年获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硕士点。培养目标: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具有系统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和较高的现代科技文化素养,掌握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以及新闻、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具有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以及较强的写作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汉语综合人才。就业面向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及社会群团组织、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教育科研等部门。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及社会群团组织、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教育科研等部门从事现代文秘、新闻传播、文化宣传和教学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