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怎么样好不好,全国排名多少?
许昌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被软科评为B等级,全国排名第317位,实力仅次于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在河南省内排名第13位,排在河南工学院之上。
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软科发布的2024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整理的许昌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具体排名情况,欢迎参考!
在2024年软科发布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中,共有346所大学上榜。其中,许昌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位列全国第317名,仅排在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和福建技术师范学院之后。
全国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省份 |
---|---|---|---|---|
311 | 电子信息工程 | 长沙师范学院 | B | 湖南 |
313 | 电子信息工程 | 徐州工程学院 | B | 江苏 |
314 | 电子信息工程 | 淮南师范学院 | B | 安徽 |
315 | 电子信息工程 |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 B | 河南 |
316 | 电子信息工程 |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 | B | 福建 |
317 | 电子信息工程 | 许昌学院 | B | 河南 |
321 | 电子信息工程 | 唐山学院 | B | 河北 |
322 | 电子信息工程 | 新余学院 | B | 江西 |
323 | 电子信息工程 | 福建理工大学 | B | 福建 |
324 | 电子信息工程 | 大理大学 | B | 云南 |
324 | 电子信息工程 | 内江师范学院 | B | 四川 |
在河南省,共有15所高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跻身软科专业排名榜单,许昌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位列河南省内第13名,超越了河南工学院。
省内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城市 | 全国排名 |
---|---|---|---|---|---|
1 | 电子信息工程 | 郑州大学 | A | 郑州 | 47 |
2 | 电子信息工程 | 河南工业大学 | B+ | 郑州 | 92 |
3 | 电子信息工程 | 河南师范大学 | B+ | 新乡 | 125 |
4 | 电子信息工程 | 河南科技大学 | B+ | 洛阳 | 138 |
5 | 电子信息工程 | 郑州轻工业大学 | B+ | 郑州 | 142 |
6 | 电子信息工程 | 河南理工大学 | B+ | 焦作 | 171 |
7 | 电子信息工程 | 中原工学院 | B+ | 郑州 | 189 |
8 | 电子信息工程 | 河南农业大学 | B+ | 郑州 | 199 |
9 | 电子信息工程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B | 郑州 | 221 |
10 | 电子信息工程 | 信阳师范大学 | B | 信阳 | 233 |
11 | 电子信息工程 |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 B | 郑州 | 315 |
12 | 电子信息工程 | 南阳理工学院 | B | 南阳 | 317 |
13 | 电子信息工程 | 许昌学院 | B | 许昌 | 317 |
14 | 电子信息工程 | 河南工学院 | B | 新乡 | 327 |
15 | 电子信息工程 | 洛阳师范学院 | B | 洛阳 | 327 |
在最新的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中,许昌学院共有16个专业上榜。其中,许昌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获得了B级评价,与此实力水平和就业率相近的专业有物联网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详见如下。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专业评级 |
---|---|---|
学前教育 | 许昌学院 | B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许昌学院 | B |
土木工程 | 许昌学院 | B |
物联网工程 | 许昌学院 | B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许昌学院 | B |
电子信息工程 | 许昌学院 | B |
英语 | 许昌学院 | B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许昌学院 | B |
许昌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类别为哲学类,隶属于许昌学院电气与机械工程学院。2024年许昌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全国共招生129人,学费为5000元/年。
学科:工学 门类:电气信息类 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较宽口径专业。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厂设备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适应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广泛的工作范围; 2.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 3.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4.了解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5.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息理论与编码、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理论、自动控制原理、感测技术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验、计算机上机训练、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一般要求实践教学环节不少于30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