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理工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怎么样好不好,全国排名多少?
西安理工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研究型)被校友会评为B++等级,全国排名第22位,实力仅次于西北大学;在陕西省内排名第5位,排在西安工程大学之上。
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校友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整理的西安理工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的具体排名情况,欢迎参考!
在2024年校友会发布的中国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排名(研究型)中,共有103所大学上榜。其中,西安理工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位列全国第22名,仅排在西北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之后。
全国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档次(研究型) | 省份 |
---|---|---|---|---|
22 | 应用物理学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B++(4★) | 山东 |
22 | 应用物理学 | 青岛科技大学 | B++(4★) | 山东 |
22 | 应用物理学 | 西北工业大学 | B++(4★) | 陕西 |
22 | 应用物理学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B++(4★) | 陕西 |
22 | 应用物理学 | 西北大学 | B++(4★) | 陕西 |
22 | 应用物理学 | 西安理工大学 | B++(4★) | 陕西 |
22 | 应用物理学 | 西安工程大学 | B++(4★) | 陕西 |
22 | 应用物理学 | 上海大学 | B++(4★) | 上海 |
22 | 应用物理学 | 天津师范大学 | B++(4★) | 天津 |
22 | 应用物理学 | 浙江理工大学 | B++(4★) | 浙江 |
43 | 应用物理学 | 北京交通大学 | B++(4★) | 北京 |
在陕西省,共有7所高校的应用物理学专业跻身校友会专业排名(研究型)榜单,西安理工大学的应用物理学专业位列陕西省内第5名,超越了西安工程大学。
省内排名 |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档次(研究型) | 城市 | 全国排名 |
---|---|---|---|---|---|
1 | 应用物理学 | 西安交通大学 | B++(4★) | 西安市 | 43 |
2 | 应用物理学 | 西北工业大学 | B++(4★) | 西安市 | 22 |
3 | 应用物理学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B++(4★) | 西安市 | 22 |
4 | 应用物理学 | 西北大学 | B++(4★) | 西安市 | 22 |
5 | 应用物理学 | 西安理工大学 | B++(4★) | 西安市 | 22 |
6 | 应用物理学 | 西安工程大学 | B++(4★) | 西安市 | 22 |
7 | 应用物理学 | 西安石油大学 | B+(3★) | 西安市 | 83 |
在最新的校友会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中,西安理工大学共有43个专业上榜。其中,西安理工大学的应用物理学专业获得了B++级评价,档次为中国高水平专业,与此实力水平和就业率相近的专业有工业设计、工程管理、测控技术与仪器、工业工程等,详见如下。
专业名称 | 院校名称 | 档次(研究型) |
---|---|---|
农业水利工程 | 西安理工大学 | B++(4★)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西安理工大学 | B++(4★) |
材料物理 | 西安理工大学 | B++(4★) |
工业设计 | 西安理工大学 | A(4★) |
工程管理 | 西安理工大学 | A(4★) |
应用物理学 | 西安理工大学 | B++(4★)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西安理工大学 | B++(4★) |
工业工程 | 西安理工大学 | B++(4★) |
环境工程 | 西安理工大学 | B++(4★)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西安理工大学 | B++(4★) |
产品设计 | 西安理工大学 | B++(4★) |
西安理工大学的应用物理学专业类别为物理学类,隶属于西安理工大学理学院。2024年西安理工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在全国共招生26人,学费为6480元/年。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扎实的数理、计算机及外语基础和较高的科学素养,以及掌握现代光电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同时具备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能在应用物理学、光电工程科学、光电信息技术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相应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普通物理学、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原子物理、理论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光电子学基础、固体物理、近代物理实验、激光原理与技术、测试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物理、微电子学概论、半导体物理与器件、C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及应用等。就业方向毕业生综合素质高,适应面宽,能够在物理、物理技术、光电子、微电子、材料、光电信息、通信等相关的领域从事教学、科研、高新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近年来,该专业就业率达97.1%,有相当比例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物理、物理电子学、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微电子学、计算机以及相关学科或交叉学科硕士研究生,近三年考研率达55%以上,每年考入211、985等国家重点大学及研究所的研究生比例占毕业生总数的1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