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职业学院2024年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录取最低分是多少)

更新:2024-07-26 15:52:06 新高考网

武威职业学院2024年招生计划已经发布:招生计划包含各专业的招生目录、招生人数等,那2024年武威职业学院各专业录取分数是多少?预估今年最低多少分能考上?以下为新高考网根据武威职业学院官网公布整理的:武威职业学院各专业2023年在各省市的录取分数线,来预测指导2024年的高考志愿填报

武威职业学院2024年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录取最低分是多少)

一:2024年武威职业学院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参考2023年)

1、武威职业学院(专科)2023年在四川省理科最低录取分为319分,录取位次270002。其中护理319分,录取分数线最高的是氢能技术应用专业,最低为361分,也是本校报考最热门的理科专业。

2、武威职业学院(专科)2023年在四川省文科最低录取分为371分,录取位次147988。其中护理371分,录取分数线最高的是学前教育专业,最低为372分,也是本校报考最热门的文科专业。

附:2023年武威职业学院各专业在四川省录取最低分数线一览表

院校专业批次/科目最低分
武威职业学院氢能技术应用专科批(理科)361
武威职业学院护理专科批(理科)319
武威职业学院护理专科批(文科)371
武威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科批(文科)372
查看更多数据: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二、武威职业学院录取分数线2023(在其他省市)(2024参考)

以下为武威职业学院2023年在各省市的录取分数线,由于篇幅有限,只列出了最低录取分数线,详细的各专业在各省的招生录取分数线,请登录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系统查询。

省份学校科目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宁夏(专科)武威职业学院(6291)(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理科26639249150
武威职业学院(6291)((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文科36217228150
四川(专科)武威职业学院(6288)((地址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西关街皇台路102号)(认同并全部执行四川省少数民族加分项目和分值))理科319270002150
武威职业学院(6288)((地址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西关街皇台路102号)(认同并全部执行四川省少数民族加分项目和分值))文科371147988150
新疆(专科(单列类外语))武威职业学院(2669)((甘肃省武威市))理科20245875140
武威职业学院(2669)((甘肃省武威市))文科16822560140

附:武威职业学院简介

武威职业学院是经教育部备案、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先后整合了武威教育学院、电大武威分校、武威地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武威财贸学校、武威师范学校、武威卫生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始建于1915年的武威师范学校。学校立足职业教育,坚持厚德长技、守正创新,已成为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甘肃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甘肃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甘肃省“双高计划”立项建设学校、甘肃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甘肃省高校课程思政示范高校、首批甘肃省职业教育红色文化研学旅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立项建设单位、甘肃省语言文字推广基地。2018年甘肃省教育厅、武威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先进核能创新研究院在学校联合设立“中科低碳新能源技术学院”,是中科院在全国首次、也是唯一与高职院校的联合办学,为服务“大国重器”钍基熔盐堆第四代核能系统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有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立“工学结合,一体三通”育人模式、构建政院校企“四位一体”联合育人新机制,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有效实现新形式,创新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新路径,为高新技术产业落地所需人才培养提供范式。现有20兆瓦光伏扶贫电厂(生产性实训基地)1所、“三级甲等”附属中医医院1家、教师实践基地15家、校内实训室135个、校外实训基地188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1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武威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1个、市级“创青春通用性众创空间”1个、市级工程中心1个。建有国家级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2个、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与江苏顺丰通讯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共建顺丰学院,与山东蓝海集团共建蓝海学院。组建职教集团2个,加入省级职教集团6个。

师生技能水平全面提升。学校积极搭建竞赛平台,全力推进学生专业能力、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师在国际比赛中获奖2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1项、全国职业院校护理专业教师技能大赛三等奖2项,获甘肃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3项、二三等奖53项,其他奖14项。学生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中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全国职业高等院校校长联席会议获优秀案例1项、技术研发与应用成果奖2项。每年向社会输送5000名左右毕业生,累计培养大中专学生17.6万人。近三年平均就业率达95%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满意度达95%以上,85%以上的毕业生对就业岗位、工作环境、工资待遇、升职空间满意,为甘肃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