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兰州大学在陕西录取分数线及招生计划(含位次、招生人数)

发布:2023-03-19 19:13:26 新高考网

兰州大学2022年在各省的招生录取数据已经公布了,那么兰州大学今年(2022年)在陕西省的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呢?今年考取难度怎么样,好考吗?

2022兰州大学在陕西录取分数线及招生计划(含位次、招生人数)

以下为新高考网列出的2022年兰州大学在陕西招录的详细数据,包含在各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最低位次、招生计划、招生人数、专业学费等,供考生家长们参考,指导2023年的高考志愿填报。

一:2022兰州大学在陕西录取分数线(官方最新)

根据陕西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2022年高考招录数据,兰州大学2022年在陕西录取分数线为:

1、理科:2022年兰州大学在陕西(本一)录取最低分534分,最低位次18774;

2、文科:2022年兰州大学在陕西(本一)录取最低分564分,最低位次1847;

年份科目录取批次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2022理科本一534 / 18774449
2022文科本一564 / 1847484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二:2022兰州大学在陕西招生专业与招生计划

包含兰州大学2022年在陕西招生专业名称以及对应的计划人数、学费等。

1、理科(2022陕西本一)

专业名称计划数(陕西)学费
经济学 (基地班)35500
英语 (招英语语种考生)25500
日语 (招日语、英语语种考生)25500
数学类 (数学与应用数学(基地班)、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25800
物理学类 (物理学(基地班)物理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85800
化学类 (化学(基地班)、化学、应用化学)25800
应用化学 (放射化学方向)45800
地理科学类 (地理科学(基地班)、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85800
大气科学类 (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65800
地质学类 (地质学、地球化学、地质学(环境地质方向))45800
生物信息学 35800
材料类 (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功能材料、新能源材料与器件)45800
电子信息类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人工智能)45800
数字媒体技术 25800
土木工程 45800
水利类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25800
地质工程 45800
资源勘查工程 25800
辐射防护与核安全 25800
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 45800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35800
动物科学 25800
草业科学 25800
草业科学 (基地班)35800
基础医学 (五年)26200
临床医学类 (五年)(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儿科学)166200
预防医学 (五年)46200
药学 176200
工商管理类 (会计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行政管理)45500
公共事业管理 (卫生事业管理方向)45500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2、文科(2022陕西本一)

专业名称计划数(陕西)学费
哲学 55000
知识产权 25500
政治学类 (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25500
社会学 35500
民族学 25500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35500
汉语言文学 25000
英语 (招英语语种考生)35500
俄语 (招俄语、英语语种考生)45500
广告学 35500
历史学类 (历史学(基地班)历史学、世界史、文物与博物馆学)35000
数字媒体技术 25800
公共事业管理 (卫生事业管理方向)25500
戏剧影视文学 25000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三:兰州大学简介

兰州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在国家高等教育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和良好声誉。现有城关、榆中2个校区,校园面积3544.32亩。

学校按照“兴文、厚理、拓工、精农、强医”的学科发展思路,着力构建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现有2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涵盖了12个学科门类,是具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高校之一。有2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4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数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和生态学、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物学、农业科学以及社会科学总论等1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学校坚持“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工作理念,构建引进、培养、稳定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现有专、兼职教学科研人员2904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176人,副教授、副研究员799人。有研究生导师2105人;在站博士后245人;临床医学教授144人、副教授296人。有两院院士22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6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8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者10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8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18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6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含跨世纪)入选者129人;甘肃省拔尖领军人才12人;甘肃省领军人才165人;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9人;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28人、优秀青年文化人才12人;甘肃省飞天学者3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