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甘肃中医药大学在山东录取分数线及招生计划(含位次、招生人数)

发布:2023-01-11 21:45:56 新高考网

甘肃中医药大学2022年在各省的招生录取数据已经公布了,那么甘肃中医药大学今年(2022年)在山东省的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呢?今年考取难度怎么样,好考吗?

2022甘肃中医药大学在山东录取分数线及招生计划(含位次、招生人数)

以下为新高考网列出的2022年甘肃中医药大学在山东招录的详细数据,包含在各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最低位次、招生计划、招生人数、专业学费等,供考生家长们参考,指导2023年的高考志愿填报。

一:2022甘肃中医药大学在山东录取分数线(官方最新)

根据山东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2022年高考招录数据,甘肃中医药大学2022年在山东录取分数线为:

综合类:2022年甘肃中医药大学在山东(1段)录取最低分492分,最低位次167625;

年份科目录取批次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2022综合类1段492 / 167625437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二:2022甘肃中医药大学在山东招生专业与招生计划

包含甘肃中医药大学2022年在山东招生专业名称以及对应的计划人数、学费等。

1、综合类(2022山东1段)

专业名称计划数(山东)学费
中医学 (5+3一体化)(不招色盲色弱考生)34600
中医学 (不招色盲色弱考生)14600
中医骨伤科学 (不招色盲色弱考生)14600
中西医临床医学 (不招色盲色弱考生)24600
针灸推拿学 (不招色盲色弱考生)14600
中医康复学 (不招色盲色弱考生)24600
康复治疗学 (不招色盲色弱考生)14600
临床医学 (不招色盲色弱考生)24600
医学影像学 (不招色盲色弱考生)24600
预防医学 (不招色盲色弱考生)24600
中药学 (不招色盲色弱考生)24600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不招色盲色弱考生)14600
中药资源与开发 (不招色盲色弱考生)14600
药学 (不招色盲色弱考生)14600
中药制药 (不招色盲色弱考生)24600
健康服务与管理 24200
国际经济与贸易 24200
医疗保险 24200
公共事业管理 24200
应用心理学 (不招色盲色弱考生)24300
运动康复 (不招色盲色弱考生)24300
食品质量与安全 (不招色盲色弱考生,定西校区就读)24500
汉语言文学 (定西校区就读)24200
护理学 (不招色盲色弱考生;一年级在定西校区就读,二年级起转至和平校区就读。)24600
医学检验技术 (不招色盲色弱考生;一年级在定西校区就读,二年级起转至和平校区就读。)14600
卫生检验与检疫 (不招色盲色弱考生;一年级在定西校区就读,二年级起转至和平校区就读。)14600
医学信息工程 (一年级在定西校区就读,二年级起转至和平校区就读。)24500
软件工程 (一年级在定西校区就读,二年级起转至和平校区就读。)24500
助产学 (不招色盲色弱考生;一年级在定西校区就读,二年级起转至和平校区就读。)14600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三:甘肃中医药大学简介

甘肃中医药大学是甘肃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教育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院校、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招生院校。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校,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定期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实现了人文教育、科学教育、专业教育、个性化培养和综合能力提升的有机结合,努力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以及适应中医药国际化的外向型人才。

学校是具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三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中医药类高校。现有医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文学等7个学科门类,其中有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特色学科(A类)、7个省级重点学科、9个省级医疗卫生重点学科、2个省高校重点学科。有1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9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有32个本科专业、11个专科专业,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有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具有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授予和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权。有1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6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2个甘肃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甘肃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工程实验室,5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甘肃省高校新型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