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遵义医科大学在重庆录取分数线及招生计划(含位次、招生人数)

发布:2023-01-08 15:18:38 新高考网

遵义医科大学2022年在各省的招生录取数据已经公布了,那么遵义医科大学今年(2022年)在重庆市的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呢?今年考取难度怎么样,好考吗?

2022遵义医科大学在重庆录取分数线及招生计划(含位次、招生人数)

以下为新高考网列出的2022年遵义医科大学在重庆招录的详细数据,包含在各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最低位次、招生计划、招生人数、专业学费等,供考生家长们参考,指导2023年的高考志愿填报。

一:2022遵义医科大学在重庆录取分数线(官方最新)

根据重庆市教育考试院公布的2022年高考招录数据,遵义医科大学2022年在重庆录取分数线为:

1、历史类:2022年遵义医科大学在重庆(本科)录取最低分509分,最低位次11555;

2、物理类:2022年遵义医科大学在重庆(本科)录取最低分516分,最低位次34813;

年份科目录取批次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2022历史类本科509 / 11555415
2022物理类本科516 / 34813411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二:2022遵义医科大学在重庆招生专业与招生计划

包含遵义医科大学2022年在重庆招生专业名称以及对应的计划人数、学费等。

1、历史类(2022重庆本科)

专业名称计划数(重庆)学费
应用心理学 (色盲、色弱考生限报。办学地点校本部。)24200
护理学 (色盲、色弱考生限报。办学地点珠海校区。)56960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2、物理类(2022重庆本科)

专业名称计划数(重庆)学费
临床医学 (色盲、色弱考生限报。办学地点校本部。)284500
应用心理学 (色盲、色弱考生限报。办学地点校本部。)24200
麻醉学 (色盲、色弱考生限报,要求身体无残疾。办学地点校本部。)164500
医学影像学 (色盲、色弱考生限报。办学地点校本部。)34500
医学检验技术 (色盲、色弱考生限报。办学地点校本部。)34200
护理学 (色盲、色弱考生限报。办学地点珠海校区。)56960
药学类 (色盲、色弱考生限报。包含专业药学、药物制剂。办学地点校本部。)44200
医学信息工程 (不能准确在显示器上识别红、黄、绿、兰、紫各种颜色中任何一种颜色的数码、字母者限报。办学地点校本部。)24200
康复治疗学 (色盲、色弱考生限报。办学地点校本部。)24200
精神医学 (色盲、色弱考生限报。办学地点校本部。)24500
口腔医学 (色盲、色弱考生限报,要求身体无残疾。办学地点校本部。)174500
基础医学 (色盲、色弱考生限报。办学地点校本部。)24500
临床医学 (色盲、色弱考生限报。办学地点珠海校区。)86960
医学影像学 (色盲、色弱考生限报。办学地点珠海校区。)26960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三:遵义医科大学简介

遵义医科大学创建于1947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医学本科院校,曾用关东医学院、大连大学医学院、大连医学院等名称。1969年为支援“三线”建设,学校整体搬迁至贵州省遵义市,更名为遵义医学院。2018年更名为遵义医科大学,2021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经过7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以医学为主、多学科支撑、办学特色鲜明、办学实力雄厚的省属重点高校,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国家首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

学校由新蒲校区、大连路校区及珠海校区3个校区组成,占地面积2515亩,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实体藏书204万余册,电子馆藏133万余册。有全日制在校生22000余人,下设29个教学院系、5所直属附属医院、6所非直属附属医院。

长期以来,学校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的能力水平。74年的本科教育、66年的硕士培养和22年的博士联合培养,为国家输送了近8万名医学人才,分布在医疗卫生各个领域,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共派出50余名干部赴正安县担任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选派60余名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开展科技扶贫,助力赤水市成为贵州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推动遵义率先实现全省整市脱贫,为贵州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标签贡献了遵医力量。学校附属医院八年来通过人才培养、技术支持等方式积极支持大方县人民医院建设,精准帮扶大方县全面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的高度肯定。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学校承担和参与了贵州、湖北和广东三省疫情防控工作,参与抗疫人数达6200余人次,3人分别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和“全国一线医务人员抗疫巾帼先锋”荣誉称号,共有22人、7个集体荣获贵州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表彰,1名同志获广东省抗疫先进个人称号,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