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在安徽录取分数线及招生计划(含位次、招生人数)

发布:2023-02-21 14:08:17 新高考网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22年在各省的招生录取数据已经公布了,那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今年(2022年)在安徽省的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呢?今年考取难度怎么样,好考吗?

202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在安徽录取分数线及招生计划(含位次、招生人数)

以下为新高考网列出的2022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在安徽招录的详细数据,包含在各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最低位次、招生计划、招生人数、专业学费等,供考生家长们参考,指导2023年的高考志愿填报。

一:202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在安徽录取分数线(官方最新)

根据安徽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2022年高考招录数据,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22年在安徽录取分数线为:

1、理科:2022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在安徽(本一)录取最低分538分,最低位次48210;

2、文科:2022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在安徽(本一)录取最低分574分,最低位次3007;

年份科目录取批次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2022理科本一538 / 48210491
2022文科本一574 / 3007523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二:202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在安徽招生专业与招生计划

包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22年在安徽招生专业名称以及对应的计划人数、学费等。

1、理科(2022安徽本一)

专业名称计划数(安徽)学费
化学工程与工艺 (5500元/年)6550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5500元/年)65500
人工智能 (5500元/年)35500
碳储科学与工程 (5500元/年)25500
智能建造 (5500元/年)25500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5500元/年)35500
建筑学 (5年)(5500元/年)35500
工程力学 (5500元/年)45500
智能采矿工程 (5500元/年)45500
土木工程 (5500元/年)125500
矿物加工工程 (5500元/年)55500
测绘类 (5500元/年;含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55500
工业工程 (5000元/年)250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5500元/年)55500
机械类 (5500元/年;含机械工程、机器人工程)75500
工商管理类 (5000元/年;含工商管理、会计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145000
数学类 (5500元/年;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65500
采矿工程 (5500元/年)25500
环境工程 (5500元/年)75500
地质类 (5500元/年;含地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85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5500元/年)35500
安全科学与工程类 (5500元/年;含安全工程、消防工程、应急技术与管理)115500
地球物理学 (5500元/年)45500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5500元/年)35500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2、文科(2022安徽本一)

专业名称计划数(安徽)学费
英语 (6000元/年)36000
行政管理 (5000元/年)35000
法学 (5000元/年)45000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简介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全国首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高校,同时也是教育部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1960年和1978年,学校先后两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设有研究生院和12个学院。学校有两个校区:学院路校区坐落于北京市高校云集的海淀区学院路,沙河校区坐落于北京市昌平沙河高教区。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在上级主管部门、能源行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通过长期发展和建设,已经形成了以理工为主、以矿业与安全为特色,理工文管法经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和多科性大学的基本格局。在煤炭能源的勘探、开发、利用,资源、环境和生产相关的矿建、安全、测绘、机械、信息技术、生态恢复、管理工程等领域形成了优势品牌和鲜明特色。

学校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服务行业人才培养、科技进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以校理事会为平台大力推进社会服务,校理事会成员单位发展到90家;学校拥有我国首家以能源与安全为特色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中关村能源与安全科技园”和“中国矿业大学留学人员创业园”,与应急管理部、教育部共建应急管理部国家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与北京市共建能源安全产业技术研究院,组成了学校产学研用及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成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及首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