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集美大学在甘肃录取分数线及招生计划(含位次、招生人数)

发布:2023-06-04 06:23:16 新高考网

集美大学2022年在各省的招生录取数据已经公布了,那么集美大学今年(2022年)在甘肃省的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呢?今年考取难度怎么样,好考吗?

2022集美大学在甘肃录取分数线及招生计划(含位次、招生人数)

以下为新高考网列出的2022年集美大学在甘肃招录的详细数据,包含在各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最低位次、招生计划、招生人数、专业学费等,供考生家长们参考,指导2023年的高考志愿填报。

一:2022集美大学在甘肃录取分数线(官方最新)

根据甘肃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2022年高考招录数据,集美大学2022年在甘肃录取分数线为:

1、理科:2022年集美大学在甘肃(本一)录取最低分492分,最低位次15348;

2、文科:2022年集美大学在甘肃(本一)录取最低分521分,最低位次2606;

1、理科:2022年集美大学在甘肃(本二)录取最低分441分,最低位次34299;

2、文科:2022年集美大学在甘肃(本二)录取最低分489分,最低位次6929;

年份科目录取批次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2022理科本一492 / 15348442
2022文科本一521 / 2606485
2022理科本二441 / 34299345
2022文科本二489 / 6929425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二:2022集美大学在甘肃招生专业与招生计划

包含集美大学2022年在甘肃招生专业名称以及对应的计划人数、学费等。

1、文科(2022甘肃本一)

专业名称计划数(甘肃)学费
财政学 25460
金融学 25460
法学 25460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2、文科(2022甘肃本二)

专业名称计划数(甘肃)学费
国际经济与贸易 25460
社会工作 25460
工商管理 25460
旅游管理 35460
戏剧影视文学 28640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3、理科(2022甘肃本一)

专业名称计划数(甘肃)学费
财政学 35460
金融学 35460
法学 25460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4、理科(2022甘肃本二)

专业名称计划数(甘肃)学费
数字经济 25460
数学与应用数学 25460
应用物理学 25460
地理信息科学 35460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35460
机械电子工程 25460
智能制造工程 25460
能源与动力工程 3546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5460
电子信息工程 25460
通信工程 25460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35460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3546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5460
智能科学与技术 35460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25460
网络空间安全 25460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25460
交通运输 35460
船舶与海洋工程 35460
环境工程 25460
食品科学与工程 35460
食品质量与安全 25460
生物工程 35460
水产养殖学 35460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 35460
水生动物医学 35460
工程管理 35460
应急管理 25460
工商管理 25460
电子商务 25460
旅游管理 35460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三:集美大学简介

集美大学地处福建省厦门市,是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是交通运输部与福建省、自然资源部与福建省、福建省与厦门市共建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硕士推免生资格单位,大陆唯一获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批准具有开展台湾船员适任培训资格的院校。

学校学科门类较为齐全,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植物学与动物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类别)18个。拥有福建省一级重点学科8个(其中特色重点学科2个),水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群、水产与食品工程学科群入选福建省高峰学科,航运与港口物流学科群、区域经济与管理学科群、闽台体育文化学科群、数理学科群入选福建省高原学科。

学校现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5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高校特色新型智库2个、省级高校创新平台/研究基地21个、省级高校科技创新团队9个。先后承担了一批国家重点项目(包括原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课题的研究任务,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139项。学校长期注重发挥特色学科优势,不断拓展社会服务的形式和领域,积极为国家和地方社会建设发展贡献力量,与近千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