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广西大学在福建录取分数线及招生计划(含位次、招生人数)

发布:2023-02-06 18:46:35 新高考网

广西大学2022年在各省的招生录取数据已经公布了,那么广西大学今年(2022年)在福建省的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呢?今年考取难度怎么样,好考吗?

2022广西大学在福建录取分数线及招生计划(含位次、招生人数)

以下为新高考网列出的2022年广西大学在福建招录的详细数据,包含在各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最低位次、招生计划、招生人数、专业学费等,供考生家长们参考,指导2023年的高考志愿填报。

一:2022广西大学在福建录取分数线(官方最新)

根据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2022年高考招录数据,广西大学2022年在福建录取分数线为:

物理类:2022年广西大学在福建(本科)录取最低分574分,最低位次16720;

年份科目录取批次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2022物理类本科574 / 16720428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二:2022广西大学在福建招生专业与招生计划

包含广西大学2022年在福建招生专业名称以及对应的计划人数、学费等。

1、物理类(2022福建本科)

专业名称计划数(福建)学费
经济学类 (含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45965
数学类 (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35950
海洋科学 55965
机械类 (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35965
材料类 (含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55965
电气类 (含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35965
电子信息类 (含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35965
电子科学与技术 35965
计算机类 (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35965
土木工程 35963
水利水电工程 35965
化学工程与工艺 35965
工商管理类 (含工商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35965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三:广西大学简介

八桂之南、边海之交、邕江之畔、绿城之中。广西大学坐落于风景如画的广西首府南宁,是广西办学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是广西唯一的国家“211工程”建设学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部区合建”高校。

广西大学首开广西高等教育之先河,首任校长是被誉为教育界“北蔡南马”和“一代宗师”的我国著名教育家、科学家、民主革命家马君武博士。抗战时期,李四光、陈望道、陈寅恪、李达、王力、千家驹、梁漱溟、卢鹤绂、陈焕镛、施汝为、汪振儒、李运华、刘仙洲、纪育沣、熊得山、张映南、张志让、盛成、焦菊隐等一批名家曾在这里任教,其时人才荟萃,学科兴盛,是当时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国立综合性大学之一。1997年两校合并以及进入“211工程”,使广西大学踏上了创建高水平大学的新征程。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学校改革发展取得一系列重大标志性成果:顺利完成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计划,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多项国家级科技奖励,工程学、材料科学、农学、植物与动物学、化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和生物与生化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成为“部区合建”高校,入选全国文明单位、全国高校就业工作50强、全国高校创新创业工作50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自治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等,学校进入内涵式发展新阶段。在九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广西大学秉持“保卫中华,发达广西”的办学宗旨和“勤恳朴诚”的校训,积累和沉淀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独特的西大精神。

学校注重科技创新,努力服务社会,产生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原创性成果。其中,王丕建教授在牛、猪杂交改良研究上成就显著,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先进个人奖,1985年获首届世界水牛会议“科学先驱者”奖;张先程研究员主持的“籼型杂交水稻”项目获1981年国家特等发明奖;卢克焕教授(第二完成人)承担的“牛体外受精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项目获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黄日波教授主持的“高活力a-乙酰乳酸脱羧酶的研制与应用”项目获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王双飞教授主持的“造纸与发酵典型废水资源化和超低排放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和“大型二氧化氯制备系统及纸浆无元素氯漂白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分别获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19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郑皆连院士领衔的“大跨拱桥关键技术研究团队”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团队奖牌,主持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第16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获第36届国际桥梁大会(IBC)最高奖——乔治•理查德森奖。此外,2006年以来,学校还获得教育部等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31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获广西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3项。学校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履行社会服务职能,凸显服务亚热带特色资源保护利用与产业升级、服务面向东盟为重点的“一带一路”建设、服务南海及北部湾海洋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服务边疆民族地区治理和团结进步的办学特色和科研优势,推进产学研结合和成果转化,大批成果转化取得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