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兰州理工大学在黑龙江录取分数线及招生计划(含位次、招生人数)

发布:2023-02-03 11:02:47 新高考网

兰州理工大学2022年在各省的招生录取数据已经公布了,那么兰州理工大学今年(2022年)在黑龙江省的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呢?今年考取难度怎么样,好考吗?

2022兰州理工大学在黑龙江录取分数线及招生计划(含位次、招生人数)

以下为新高考网列出的2022年兰州理工大学在黑龙江招录的详细数据,包含在各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最低位次、招生计划、招生人数、专业学费等,供考生家长们参考,指导2023年的高考志愿填报。

一:2022兰州理工大学在黑龙江录取分数线(官方最新)

根据黑龙江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2022年高考招录数据,兰州理工大学2022年在黑龙江录取分数线为:

理科:2022年兰州理工大学在黑龙江(本一A)录取最低分458分,最低位次28067;

1、理科:2022年兰州理工大学在黑龙江(本二A)录取最低分422分,最低位次40304;

2、文科:2022年兰州理工大学在黑龙江(本二A)录取最低分440分,最低位次11103;

年份科目录取批次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2022理科本一A458 / 28067429
2022理科本二A422 / 40304308
2022文科本二A440 / 11103365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二:2022兰州理工大学在黑龙江招生专业与招生计划

包含兰州理工大学2022年在黑龙江招生专业名称以及对应的计划人数、学费等。

1、文科(2022黑龙江本二A)

专业名称计划数(黑龙江)学费
俄语 44400
日语 34400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2、理科(2022黑龙江本一A)

专业名称计划数(黑龙江)学费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4700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24700
机械电子工程 44700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34700
功能材料 24700
能源与动力工程 44700
土木工程 34700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24700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3、理科(2022黑龙江本二A)

专业名称计划数(黑龙江)学费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24700
智能制造工程 34700
测控技术与仪器 24700
冶金工程 4470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4700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247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4700
物联网工程 24700
水利水电工程 44700
环境工程 24700
城乡规划 25500
安全工程 14700
生物工程 24700
工商管理 24000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三:兰州理工大学简介

兰州理工大学坐落于甘肃省省会兰州市,是甘肃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甘肃省首批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大学生创新型实验计划、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入选高校,国家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基础理论实、专业口径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远大理想、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学校有70个本科专业,20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0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4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3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31门课程入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省级教学团队1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6个,“西北恶劣环境下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研究”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学院入选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在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在2017年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中获得专家好评。入选全国首批99个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面向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在18个省份实现一本招生。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被教育部授予“2009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

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四个面向”,以国家发展战略和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牵引,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科研方向,建设科研和成果转化平台基地,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放管服”改革,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在有色金属新材料及先进加工、高端装备及数控加工设备、新能源技术及装备、石油化工流程装备、工业控制及信息技术、土木工程及防灾减灾等研究方向形成了鲜明特色,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解决了一批西部和行业发展的关键工程技术问题,为我省更具竞争力产业格局做出“工大创新”贡献。现有“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个、“省部共建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基地5个、教育部科研基地7个,高新技术成果推广中心是首批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大学科技园是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有经工信部批准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十三五”期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35项,发表高质量论文3580篇,以第二单位在Nature、Science发表文章各1篇,累计实现科研经费6.9亿元,获甘肃省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等省级科技一等奖4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9项,专利授权项数806项,软件著作权登记25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