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重庆理工大学在天津录取分数线及招生计划(含位次、招生人数)

发布:2023-01-25 22:14:19 新高考网

重庆理工大学2022年在各省的招生录取数据已经公布了,那么重庆理工大学今年(2022年)在天津市的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呢?今年考取难度怎么样,好考吗?

2022重庆理工大学在天津录取分数线及招生计划(含位次、招生人数)

以下为新高考网列出的2022年重庆理工大学在天津招录的详细数据,包含在各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最低位次、招生计划、招生人数、专业学费等,供考生家长们参考,指导2023年的高考志愿填报。

一:2022重庆理工大学在天津录取分数线(官方最新)

根据天津市教育考试院公布的2022年高考招录数据,重庆理工大学2022年在天津录取分数线为:

综合类:2022年重庆理工大学在天津(本科A)录取最低分599分,最低位次14317;

年份科目录取批次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
2022综合类本科A599 / 14317463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二:2022重庆理工大学在天津招生专业与招生计划

包含重庆理工大学2022年在天津招生专业名称以及对应的计划人数、学费等。

1、综合类(2022天津本科A)

专业名称计划数(天津)学费
工商管理类 (语种:不限)(口试:否)(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两江校区)25600
会计学 (语种:不限)(口试:否)(两江校区)25600
金融学类 (语种:不限)(口试:否)(金融学、金融工程;两江校区)25600
机械类 (语种:不限)(口试: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两江校区)2560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语种:不限)(口试:否)(两江校区))25600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三:重庆理工大学简介

抗战烽火淬炼,兵工血脉浸润。重庆理工大学是重庆市重点建设高校,是西南地区唯一一所具有兵工背景的普通高等本科院校。

学校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面向和服务国家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立了理、工、文、管、经、法、医、艺等协调发展的多学科专业体系,是重庆市高水平新工科建设高校。拥有 “十四五”市级重点学科14个,市级“人工智能+学科群” 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覆盖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2个。目前,设有本科专业67个,其中,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特色专业4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重庆市特色学科专业群5个;重庆市一流专业建设项目26个、大数据智能化类特色专业4个、应用转型试点专业3个、“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15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拥有国家级首批虚拟教研室试点1个、教育部首批现代产业学院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市级虚拟教研室试点2个、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立项2个、示范性未来技术学院立项1个。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等约3万人,累计为社会输送10余万人才。学校曾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重庆市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示范中心”等荣誉。

学校始终注重提升科技创新引领发展能力。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首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高端装备技术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汽车零部件先进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智能制造与控制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机械检测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45个省部级科研创新及服务平台。作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备案众创空间等2个国家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主导建设了我市首批五个新型高端研发机构之一的“重庆汽车智能制造与检测产业技术研究院”,策划中国通用技术集团重庆数控机床研究院、新能源汽车智能检测与装备研究院等3个项目入驻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与中国科学院、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重庆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共建24个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近年来,学校累计承担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专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省部级及以上重大重点科研项目2400多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4000余篇,Nature系列、Science系列、ESI高被引论文数量逐年上升;出版教材、著作400余部;获得国际发明专利授权5项、公开专利1000余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优秀奖1项,省(部)级奖励155项。学校办有6种中英文期刊,现已发展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EI收录期刊、ESCI收录期刊、SCIE收录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