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宁夏高考物理类550分左右(548分、549分、550分、551分、552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报考?宁夏理科考生550分能上的好大学都有哪些?
参考宁夏考试院发布的2024年宁夏高考分数线,宁夏理科考生的本一批分数线为432分。宁夏理科550分已经达到本一批次录取分数线,也就是说可以报考本一批次院校!
2025年宁夏物理类550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5所):
省外:东北大学(最低551分)、北京科技大学(最低549分)、哈尔滨工程大学(最低553分)、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最低547分)、北京邮电大学(宏福校区)(最低546分)。
根据快志愿平台提供的数据,2024年宁夏理科考生中,高考成绩为550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围是第1808名到第1838名,共有31名考生分数相同,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可以填报哪些大学!
2025宁夏物理类550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称 | 属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批次 |
---|---|---|---|---|---|
1 | 东北大学 | 公办 | 551 | 1807 | 本一 |
2 | 北京科技大学 | 公办 | 549 | 1888 | 本一 |
3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公办 | 553 | 1726 | 本一 |
4 | 中央财经大学 | 公办 | 547 | 1979 | 本一 |
5 |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 公办 | 547 | 1979 | 本一 |
6 | 北京邮电大学(宏福校区) | 公办 | 546 | 2016 | 本一 |
7 | 苏州大学 | 公办 | 545 | 2051 | 本一 |
8 | 南京理工大学 | 公办 | 541 | 2226 | 本一 |
9 | 南京邮电大学 | 公办 | 541 | 2226 | 本一 |
10 | 北京工业大学 | 公办 | 541 | 2226 | 本一 |
以上“2025年宁夏高考物理类550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学”只列出了部分院校,还有很多不错的大学在宁夏录取线都在550分左右(共有20所院校),完整名单请前往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查询,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及专业。
东北大学简介:
学校始建于1923年4月,是一所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大学。1928年8月至1937年1月,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兼任校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迫流亡办学,先后辗转于北平、西安、开封、四川三台等地,在“一二·九”运动中,东大师生发挥了先锋队和主力军的重要作用。1949年3月,在东北大学工学院和理学院(部分)的基础上成立沈阳工学院。1950年8月,定名为东北工学院,1993年3月,复名为东北大学。1997年1月,原沈阳黄金学院并入东北大学。1998年9月划转为教育部直属高校,是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首轮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始终以坚强有力的党建工作引领一流大学建设,先后两次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入选首批10所“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首批10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首批10所“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和第二批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
中央财经大学简介:
中央财经大学是教育部、财政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教育部直属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211工程”建设和首批“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
学校始建于1949年11月6日,创办之初由财政部主管,历经中央税务学校、中央财政学院、中央财经学院、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等发展阶段,1996年更名为中央财经大学,2000年由财政部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2005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6年成为国家首批“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2012年成为教育部、财政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7年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长期以来,学校秉持“忠诚、团结、求实、创新”的校训,传承“求真求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坚守“立德树人财经报国”的使命担当,建立起以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学科为主体,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18万余名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被誉为“中国财经管理专家的摇篮”。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简介:
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重点建设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全面开启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新征程。2022年,学校顺利通过首轮“双一流”建设评估并进入第二轮建设高校名单,电气工程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校聚力打造战略科研力量,积极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在新能源、特高压、智能电网、清洁煤电、核电等重要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现建有4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7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以及44个省部级科技平台及研究基地。“十五”以来,累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课题4300余项,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43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