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青海高考历史类460分左右(458分、459分、460分、461分、462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报考?青海文科考生460分能上的好大学都有哪些?
参考青海省考试院发布的2024年青海高考分数线,青海文科考生的本一批分数线为411分。青海文科460分已经达到本一批次录取分数线,也就是说可以报考本一批次院校!
2025年青海历史类460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
省内:青海师范大学(藏汉双语授课预科班)(最低455分)、青海大学(藏汉双语授课预科班)(最低454分)、青海民族大学(藏汉双语授课预科班)(最低447分)、青海大学(最低443分)、青海警官职业学院(藏汉双语授课)(最低442分)。
省外:山东师范大学(最低462分)、东北财经大学(最低461分)、重庆工商大学(最低460分)、常州大学(最低459分)、浙江传媒学院(最低458分)。
根据快志愿平台提供的数据,2024年青海文科考生中,高考成绩为460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围是第2074名到第2112名,共有39名考生分数相同,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可以填报哪些大学!
1、2025青海历史类460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内)
排次 | 院校名称 | 属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批次 |
---|---|---|---|---|---|
1 | 青海师范大学(藏汉双语授课预科班) | 公办 | 455 | 2311 | 本一 |
2 | 青海大学(藏汉双语授课预科班) | 公办 | 454 | 2352 | 本一 |
3 | 青海民族大学(藏汉双语授课预科班) | 公办 | 447 | 2671 | 本一 |
4 | 青海大学 | 公办 | 443 | 2850 | 本一 |
5 | 青海警官职业学院(藏汉双语授课) | 公办 | 442 | 2901 | 专科 |
2、2025青海历史类460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称 | 属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批次 |
---|---|---|---|---|---|
1 |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 | 公办 | 462 | 2025 | 本一 |
2 | 山东师范大学 | 公办 | 462 | 2025 | 本一 |
3 | 中国政法大学 | 公办 | 461 | 2073 | 本一 |
4 | 东北财经大学 | 公办 | 461 | 2073 | 本一 |
5 | 西交利物浦大学 | 中外/港澳 | 460 | 2112 | 本一 |
6 | 重庆工商大学 | 公办 | 460 | 2112 | 本一 |
7 | 天津财经大学 | 公办 | 459 | 2143 | 本一 |
8 | 常州大学 | 公办 | 459 | 2143 | 本一 |
9 | 集美大学(民族预科班) | 公办 | 458 | 2187 | 本一 |
10 | 浙江传媒学院 | 公办 | 458 | 2187 | 本一 |
以上“2025年青海高考历史类460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学”只列出了部分院校,还有很多不错的大学在青海录取线都在460分左右(共有103所院校),完整名单请前往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查询,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及专业。
青海师范大学简介:
简史 青海师范大学坐落于西海锁钥、海藏咽喉的高原古城西宁,始建于1956年,初名青海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升格为青海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青海师范大学。1997年后,青海教育学院、青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青海省水利学校、青海省银行学校陆续并入,共同组建形成了新的青海师范大学。
合作学校大力推进宽领域、多渠道的国内与国际合作,与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建立“团队式”对口支援合作关系,与首都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高校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美国普渡大学、韩国国立顺天大学、马来西亚伊德里斯教育大学等高校建立长期合作与交流关系,积极开展学生联合培养、教师互访交流、科研合作共享等活动,助推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综合实力实现了新跨越。
青海大学简介:
青海大学坐落于高原古城——夏都西宁。学校前身为青海工学院,始建于1958年。1960年11月,与青海农牧学院、青海医学院、青海财经学院合并为青海大学,1969年被撤销。1971年恢复青海工农学院,设有工、农两大学科。1988年恢复青海大学。1997年10月,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并入青海大学。2001年1月,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财经职业学院整建制划归青海大学,2004年青海医学院并入,组建成新的青海大学。
学校现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内一流建设学科4个、省内一流建设学科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6个,涉及二级学科20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有本科专业68个,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6个;有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2门,省级一流课程25门;获批国家级虚拟教研室2个,省级虚拟教研室3个。有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卓越计划项目9项、国家级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全国黄大年式教学团队2个、全国思政名师工作室1个、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有国家级科研平台13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字头实验室6个,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复份库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部级科研平台36个,省级科研平台63个;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有部省合建盐湖化工、生态农牧大型系列研究设施,青海乡村振兴学院。2016年以来,学校获批科研项目3248项,其中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1项,科研经费总计达21亿元,鉴定科研成果1104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全国争先创优奖3项,省部级及以上奖143项、青海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3人次。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全方位、多领域、有特色、高水平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加入南亚东南亚大学联盟、中国-中东欧高校联合会、泰中教育联盟、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大学联盟、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等国际学术组织和联盟。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获批“藏医药国际合作基地(青海)”。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马兰西亚理科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等签署合作协议,培养国际化人才。学校积极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三江源生态保护、高原农牧业、高原医学、藏医药学、盐湖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人才,为青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浙江传媒学院简介:
学校拥有杭州钱塘和桐乡乌镇两个校区,占地1355.14亩。设有18个二级学院(部),本科在校生13300余人,研究生近1000人,留学生400余人,教职员工1400余人,其中国家级、省部级人才和行业高端人才150余人。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贴行业变革推进产学研多元融合,大力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传媒新人。人才培养质量深受社会各界认可,众多毕业生成为新闻宣传、影视出版、文化产业等领域的骨干精英,100多人次获长江韬奋奖、金话筒奖、金声奖等行业最高奖。学校是浙江省“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建有全省极具影响力的传媒文化创意产业园,毕业生毕业一年后创业率等稳居全省高校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