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河北高考560分左右能报考上什么样的大学(物理类)

更新:2025-01-25 09:43:01 新高考网

2025年河北高考物理类560分左右(558分、559分、560分、561分、562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报考?河北物理类考生560分能上的好大学都有哪些?

2025河北高考560分左右能报考上什么样的大学(物理类)

参考河北省考试院发布的2024年河北高考分数线,河北物理类考生的本科批分数线为448分。河北物理类560分已经达到本科批次录取分数线,也就是说可以报考本科批次院校!

一、河北高考560分(物理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河北物理类560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

省内:燕山大学(最低552分)、燕山大学(最低551分)、河北医科大学(最低545分)、燕山大学(最低539分)、河北大学(最低537分)。

省外:南京艺术学院(最低562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最低561分)、天津财经大学(最低560分)、辽宁大学(最低559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最低558分)。

二:河北物理类560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113所)

根据快志愿平台提供的数据,2024年河北物理类考生中,高考成绩为560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围是第44970名到第45895名,共有926名考生分数相同,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可以填报哪些大学!

1、2025河北物理类560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内)

排次院校名称属性最低分最低位次录取批次
1燕山大学公办55253989本科
2燕山大学公办55155045本科
3河北医科大学公办54561567本科
4燕山大学公办53968573本科
5河北大学公办53770986本科

2、2025河北物理类560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外)

排次院校名称属性最低分最低位次录取批次
1武汉科技大学公办56244007本科
2南京艺术学院公办56244007本科
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公办56144969本科
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办56144969本科
5西南大学公办56045895本科
6天津财经大学公办56045895本科
7中国矿业大学公办55946811本科
8辽宁大学公办55946811本科
9北京语言大学公办55847783本科
10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公办55847783本科

以上“2025年河北高考物理类560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学”只列出了部分院校,还有很多不错的大学在河北录取线都在560分左右(共有113所院校),完整名单请前往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查询,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及专业。

三:河北物理类560分适合报考的大学概况(部分)

河北大学简介:

河北大学是教育部与河北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河北省重点支持的国家一流大学建设一层次高校。

学校建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与企业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共建研究院2个。同时拥有河北省重点实验室(基地)、工程实验室28个,河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心、智库)24个,河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5个,河北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3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1项、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4项,3项社科研究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在《自然》杂志中国自然指数排行榜中,位列国内高校第84位。

西南大学简介:

西南大学(Southwest University)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农业农村部、重庆市共建的重点综合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现任党委书记张卫国教授、校长王进军教授。

学校主体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坐落于缙云山麓、嘉陵江畔,占地约8380亩,校舍面积199万平方米,绿地率达40%,泱泱校园,宏丽庄重,气象万千,是闻名遐迩的花园式学校,教育部表彰的文明校园。

中国矿业大学简介:

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是教育部、应急管理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先后进入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学校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设有国家批准的研究生院。学校现坐落于素有“五省通衢”之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徐州市,有文昌和南湖两个校园,占地42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56万平方米,馆藏图书文献2000多万册(件)。学校现有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江苏省优势学科、7个江苏省重点学科;1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0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学校设23个学院,74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3600余人,各类博士、硕士研究生13300余人,留学生680余人,继续教育学生10000余人;有教职工3450余人;有8个国家级科研平台,50个省部级科研平台,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另设有1个独立学院徐海学院。

学校坚持“四个面向”,强化有组织的科研攻关,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学校拥有5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39个其他省部级科研平台。学校在深圳、北京、新疆、贵州等地分别设立深圳研究院、能源资源战略发展研究院、西部能源研究院、贵州研究院,在校内组建碳中和研究院、物联网(感知矿山)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等3个交叉学科直属科研机构,与徐州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建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徐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院、中国矿大-徐工矿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等6个对外合作科研平台。“十二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包括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2000余项,其中在2022年获批国家部委推荐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36项,1项成果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023年到账科研经费12.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