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考285分算什么水平(全省排名位次多少)

更新:2025-03-19 15:46:21 新高考网

青海高考285分难吗?在青海高考285分什么概念?285分在青海省能排多少名?以下为新高考网整理的历年青海高考物理类和历史类285分在全省位次排名,一起来看看青海高考285分以上有多少人,能上什么大学,以供2025届考生填报志愿参考!

青海高考285分算什么水平(全省排名位次多少)

一:在青海高考285分算什么水平(近三年)

高考285分在青海省算高吗?能排第几名?根据青海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一分一段档次表可知:

1、2024年青海高考285分排名

文科: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13911-13970名,同分人数60人,超出专科批分数线135分(专科批150分),只超出了青海省23%的考生,属于较差水平。

理科: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25967-26085名,同分人数119人,超出专科批分数线135分(专科批150分),只超出了青海省19%的考生,属于较差水平。

2024年青海高考本二批为文科382分、理科325分。若是文科考生,青海省285分是低于本二批次线的;若是理科考生,青海省285分也是低于本二批次线的,所以只能在专科院校中进行选择了,或者选择复读,来年再考出一个好成绩!

2、2023年青海高考285分排名

文科: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14561-14625名,同分人数65人,超出专科批分数线135分(专科批150分),只超出了青海省24%的考生,属于较差水平。

理科: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23525-23680名,同分人数156人,超出专科批分数线135分(专科批150分),只超出了青海省19%的考生,属于较差水平。

3、2022年青海高考285分排名

文科: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13614-13654名,同分人数41人,超出专科批分数线135分(专科批150分),只超出了青海省20%的考生,属于较差水平。

理科: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23743-23859名,同分人数117人,超出专科批分数线135分(专科批150分),只超出了青海省14%的考生,属于较差水平。

二:青海高考285分能上的大学

1、历史类

2025年青海历史类285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5所):

省外: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最低281分),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最低280分),贵州盛华职业学院(最低278分),天津海运职业学院(最低285分),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最低285分)。

2、物理类

2025年青海物理类285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6所):

省内: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最低278分)。

省外: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最低284分),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最低276分),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最低281分),齐鲁医药学院(最低279分),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最低284分)。

附:青海高考285分院校推荐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

2024年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在青海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285分(专科)、物理类237分(专科)。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1年,是具有独立办学资格的公办高职院校。2006年,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并获“良好”等次。2012年,建成首批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院校。2013年,通过云南省高职院校特色评估。2016年,入选“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2019年,入围全国第二批“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学院是云南省实施“走出去”战略试点高校、云南省高校实用技能国际人才培养基地。自2001年以来,培养各类人才4万余人,培训各类人员8万余人,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达97%以上,多次荣获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学院设国际交流学院、师范学院(公课部)、医学院、旅游财经学院、生命科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开放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及中等职业教育中心9个二级教学部门。设置大专专业45个。建有应用泰语、傣医学及旅游管理等多个省级特色和重点专业,具有较为完备的“校内+校外+国外”三结合实习实训体系。目前,学院分景洪、勐仑两个校区,校园环境优美。景洪校区座落于风光旖旎、享有“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具影响力旅游目的地”的西双版纳州首府景洪市。昆明至泰国首都曼谷国际高速公路和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道贯穿全境,连通六国。途经西双版纳的泛亚高速铁路中老铁路已经通车。勐仑校区占地1232.02亩,座落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仑镇,地处澜沧江-湄公河支流罗梭江江畔,毗邻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风景秀丽,景色宜人。

学院秉承“励志、厚德、强能、精业”校训,大力实施“团结建校、质量立校、特色活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六大战略,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省、州发展战略,坚持立德树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走特色办学之路,努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积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