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宁夏高考435分能报考上什么样的大学(理科)

更新:2025-02-26 08:17:23 新高考网

2025年宁夏高考物理类435分左右(433分、434分、435分、436分、437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报考?宁夏理科考生435分能上的好大学都有哪些?

2025宁夏高考435分能报考上什么样的大学(理科)

参考宁夏考试院发布的2024年宁夏高考分数线,宁夏理科考生的本一批分数线为432分。宁夏理科435分已经达到本一批次录取分数线,也就是说可以报考本一批次院校!

一、宁夏高考435分(物理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宁夏物理类435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9所):

省内:宁夏大学(国际班)(最低432分)、宁夏大学(在中卫市就读)(最低432分)、宁夏大学(中外合作)(最低432分)、宁夏师范大学(最低421分)。

省外:重庆工商大学(最低437分)、安徽中医药大学(最低436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最低435分)、集美大学(最低434分)、江西理工大学(最低433分)。

二:宁夏物理类435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257所)

根据快志愿平台提供的数据,2024年宁夏理科考生中,高考成绩为435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围是第13514名到第13689名,共有176名考生分数相同,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可以填报哪些大学!

1、2025宁夏物理类435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内)

排次院校名称属性最低分最低位次录取批次
1宁夏大学(国际班)公办43214269本一
2宁夏大学(在中卫市就读)公办43214269本一
3宁夏大学(中外合作)公办43214269本一
4宁夏师范大学公办42116413本二

2、2025宁夏物理类435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外)

排次院校名称属性最低分最低位次录取批次
1西北师范大学(民族班)公办43713337本一
2重庆工商大学公办43713337本一
3安徽中医药大学公办43613513本二
4江苏科技大学公办43513689本一
5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公办43513689本一
6浙江师范大学公办43413883本一
7南京财经大学公办43413883本一
8集美大学公办43413883本二
9长沙理工大学公办43314069本一
10江西理工大学公办43314069本一

以上“2025年宁夏高考物理类435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学”只列出了部分院校,还有很多不错的大学在宁夏录取线都在435分左右(共有257所院校),完整名单请前往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查询,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及专业。

三:宁夏物理类435分适合报考的大学概况(部分)

宁夏大学简介:

宁夏大学是教育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合建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秉承“尚德、勤学、求是、创新”的校训,弘扬“不怕困难,不畏风寒;根深叶茂,本固枝荣”的“沙枣树精神”,艰苦创业,负重拼搏,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特别是近年来,学校抢抓省部共建、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双一流”建设、“部区合建”等历史性机遇,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着力提高办学质量,不断促进内涵发展,现已成为一所理、工、农、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简介:

安徽中医药大学前身为1952年创立的安徽省中医进修班。1959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安徽中医学院。2011年,组建成立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2013年,教育部同意安徽中医学院更名为安徽中医药大学。2014年,获批安徽省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2023年,列入安徽省“双一流”创建重点高校。学校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博士授权单位、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单位。

合肥市史 河 路 45号(史河路校区),邮编:230031

江苏科技大学简介:

江苏科技大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镇江市,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特色鲜明的普通高等学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校综合实力在第三方评价机构USNews2023世界大学综合排名位居中国内地高校第130位,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位列中国高校第137位。

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为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现有教职工2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近1700人。具有正高职称人员270余人,副高职称人员800余人,博士1260余人。拥有全职海外院士2人、特聘海外院士3人、古巴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国家级人才11人,省部级高层次人才200余人;拥有江苏省“333工程”领军型人才团队,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省“六大人才高峰”创新人才团队等2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