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内蒙古高考570分左右能报考上哪些大学(理科)

更新:2025-02-23 10:36:36 新高考网

2025年内蒙古高考物理类570分左右(568分、569分、570分、571分、572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报考?内蒙古理科考生570分能上的好大学都有哪些?

2025内蒙古高考570分左右能报考上哪些大学(理科)

参考内蒙古考试院发布的2024年内蒙古高考分数线,内蒙古理科考生的本一批分数线为471分。内蒙古理科570分已经达到本一批次录取分数线,也就是说可以报考本一批次院校!

一、内蒙古高考570分(物理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内蒙古物理类570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5所):

省外:重庆大学(预科)(最低572分)、华南理工大学(B)(民族班)(最低570分)、北京中医药大学(最低569分)、海南大学(软件类)(最低568分)、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B)(最低573分)。

二:内蒙古物理类570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58所)

根据快志愿平台提供的数据,2024年内蒙古理科考生中,高考成绩为570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围是第7859名到第7982名,共有124名考生分数相同,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可以填报哪些大学!

2025内蒙古物理类570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外)

排次院校名称属性最低分最低位次录取批次
1重庆大学(预科)公办5727701本一A
2华南理工大学(B)(民族班)公办5707982本一B
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办5698126本一A
4北京中医药大学公办5698126本一A
5海南大学(软件类)公办5688271本一A
6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B)公办5737569本一B
7中国农业大学(中外合作)公办5668542本一A
8南京航空航天大学(B)公办5639022本一B
9上海外国语大学公办5629186本一A
10华东理工大学(B)公办5629186本一B

以上“2025年内蒙古高考物理类570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学”只列出了部分院校,还有很多不错的大学在内蒙古录取线都在570分左右(共有58所院校),完整名单请前往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查询,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及专业。

三:内蒙古物理类570分适合报考的大学概况(部分)

海南大学简介:

办学条件优良。现有海甸校区、儋州校区、观澜湖校区、崖州湾科教园、城西科教园,分布在海口、三亚、儋州等地,校园占地面积6192亩,环境典雅大方、阳光温馨,具有浓厚人文气息和浓郁热带风情。学校教学科研支撑体系完备,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齐全,校舍建筑面积164万平方米,高标准科研试验基地3500余亩。

教育体系完整。现有29个学院、16个书院、76个本科专业、3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4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5个,建设点数量进入全国高校前50名。全日制在校学生4.5万人,其中本科生32763人,硕士生10293人,博士生1447人,国际学生436人,港澳台学生49人。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著名学府。学校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先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现有专任教师2606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938人。全职两院院士5人,入选各类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370人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建于1952年10月,是新中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批航空高等院校之一。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2011年,成为“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序列,现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三个学科入选第二轮“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学校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2012年12月、2021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民航局先后签署协议共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 年、2023 年,工信部、教育部、江苏省先后两次签署协议,三方共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在7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南航人秉承“航空报国”的办学传统,遵循“团结、俭朴、唯实、创新”的优良校风,践行“智周万物,道济天下”的校训,栉风沐雨,砥砺奋进,不断推动学校跨越式发展。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工、理、经、管、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航空航天民航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学校现设有20个学院和220个科研机构,建有航空航天结构力学及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直升机动力学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平台10个,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2个、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有本科专业64个、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32个、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17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6个、博士后流动站17个。现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国防特色学科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