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西高考物理类630分左右(628分、629分、630分、631分、632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报考?江西物理类考生630分能上的好大学都有哪些?
参考江西省考试院发布的2024年江西高考分数线,江西物理类考生的本科批分数线为448分。江西物理类630分已经达到本科批次录取分数线,也就是说可以报考本科批次院校!
2025年江西物理类630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5所):
省内:南昌大学(最低605分)。
省外:北京理工大学(最低632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最低631分)、北京邮电大学(最低629分)、大连理工大学(最低628分)。
根据快志愿平台提供的数据,2024年江西物理类考生中,高考成绩为630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围是第3210名到第3368名,共有159名考生分数相同,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可以填报哪些大学!
1、2025江西物理类630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内)
排次 | 院校名称 | 属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批次 |
---|---|---|---|---|---|
1 | 南昌大学 | 公办 | 605 | 9387 | 本科 |
2、2025江西物理类630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称 | 属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批次 |
---|---|---|---|---|---|
1 | 浙江大学 | 公办 | 632 | 2917 | 本科 |
2 | 北京理工大学 | 公办 | 632 | 2885 | 本科 |
3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 | 公办 | 631 | 3200 | 本科 |
4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公办 | 631 | 3186 | 本科 |
5 | 华东师范大学 | 公办 | 629 | 3382 | 本科 |
6 | 北京邮电大学 | 公办 | 629 | 3468 | 本科 |
7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公办 | 628 | 3632 | 本科 |
8 | 北京师范大学 | 公办 | 628 | 3700 | 本科 |
9 | 中山大学 | 公办 | 628 | 3603 | 本科 |
10 | 大连理工大学 | 公办 | 628 | 3669 | 本科 |
以上“2025年江西高考物理类630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学”只列出了部分院校,还有很多不错的大学在江西录取线都在630分左右(共有186所院校),完整名单请前往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查询,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及专业。
南昌大学简介:
南昌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与江西省部省合建高校、江西省一流大学整体建设高校。
学校本部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35900余人,其中国(境)外学生1300余人;各类研究生18400余人,其中国(境)外学生120余人。学校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以“三制、三化、三融合”为特色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以卓越人才培养为代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特征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入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4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特等奖1项。入选全国首届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1项,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1人。入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6项,其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4项、“全国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1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库”1项。入选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作品2个。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2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6个、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2个、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3人、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获评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1人。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了50多万优秀人才,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北京理工大学简介:
学校建筑总面积超300万平方米。设有22个专业学院、7个书院以及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等8个新型教研机构,设有29个基层党委、2个党总支、1个直属党支部。
优化育人资源多维提质。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3万余人,设有本科专业73个,实现全面一流,其中国家一流专业48个。现有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北京市教学名师(含青年教学名师)65人。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3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点7个。获批建设首批国家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延河联盟”红色育人共同体。2023年牵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3项。“十三五”以来,获全国优秀教材奖7项,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1门,研究生获全国学会优秀学位论文211篇,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7篇。
大连理工大学简介:
大连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学校以培养精英人才、促进科技进步、传承优秀文化、引领社会风尚为宗旨,秉承“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厚德笃学、知行合一”为基本特质的大工精神,致力于创造、发现、传授、保存和应用知识,勇于担当社会责任,服务国家,造福人类。
学校拥有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建有1个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辽宁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4个国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装备结构分析优化与CAE软件全国重点实验室、高性能精密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船舶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6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电子政务模拟仿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业装备节能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先进装备设计与CAE软件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桥梁与隧道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制造管理信息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热能综合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大连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1个国家级技术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国家振动与强度测试中心),1个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研究基地,1个国家知识产权(辽宁)培训基地,1个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全国首批);1个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辽宁绿色化学化工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9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能源利用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三束材料改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装备智能控制与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社会计算与认知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智能生物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模塑建材制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工业装备监测与控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先进高分子及复合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低碳能源与碳封存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辽宁应用数学中心,35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2个辽宁省专业技术创新中心,15个辽宁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1个全国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5个辽宁省高等学校新型智库、6个省级重点新型智库,20个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8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4个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0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001年以来,学校共获国家科技成果奖励63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34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1项;牵头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163项。2012年以来,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中国专利奖金奖2项、银奖3项、优秀奖1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