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内蒙古高考495分能报考上什么样的大学(文科)

更新:2025-02-21 10:00:07 新高考网

2025年内蒙古高考历史类495分左右(493分、494分、495分、496分、497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报考?内蒙古文科考生495分能上的好大学都有哪些?

2025内蒙古高考495分能报考上什么样的大学(文科)

参考内蒙古考试院发布的2024年内蒙古高考分数线,内蒙古文科考生的本一批分数线为478分。内蒙古文科495分已经达到本一批次录取分数线,也就是说可以报考本一批次院校!

一、内蒙古高考495分(历史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内蒙古历史类495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9所):

省内:内蒙古科技大学(最低494分)、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最低498分)、内蒙古大学(最低487分)、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最低487分)、内蒙古民族大学(最低486分)。

省外:华中师范大学(B)(最低497分)、南京财经大学(最低495分)、河北中医药大学(最低494分)、东北师范大学(招有志愿考生)(最低493分)。

二:内蒙古历史类495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116所)

根据快志愿平台提供的数据,2024年内蒙古文科考生中,高考成绩为495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围是第5507名到第5607名,共有101名考生分数相同,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可以填报哪些大学!

1、2025内蒙古历史类495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内)

排次院校名称属性最低分最低位次录取批次
1内蒙古科技大学公办4945710本一A
2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公办4985342本一A
3内蒙古大学公办4876349本一A
4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公办4876349本一A
5内蒙古民族大学公办4866462本一A

2、2025内蒙古历史类495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外)

排次院校名称属性最低分最低位次录取批次
1北京外国语大学(B)公办4975426本一B
2华中师范大学(B)公办4975426本一B
3武汉理工大学(B)公办4955607本一B
4西南财经大学(B)公办4955607本一B
5华北电力大学(保定)(B)公办4955607本一B
6陕西师范大学(B)公办4955607本一B
7南京财经大学公办4955607本一A
8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中外/港澳4945710本一A
9河北中医药大学公办4945710本二A
10东北师范大学(招有志愿考生)公办4935801本一A

以上“2025年内蒙古高考历史类495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学”只列出了部分院校,还有很多不错的大学在内蒙古录取线都在495分左右(共有116所院校),完整名单请前往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查询,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及专业。

三:内蒙古历史类495分适合报考的大学概况(部分)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简介:

包头医学院成立于1958年,在如歌岁月中,一代代包医人秉承“团结、敬业、求实、创新”的校训,同心致远、聚力前行,以热血丹心为国家育医学人才,在祖国边疆播撒卫生健康的希望。

作为新中国在边疆民族地区较早建立的一所普通本科高等医学院校,包头医学院在建校当年即招收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1959年和1961年,包头市卫生学校和内蒙古卫生干部进修学院先后并入包头医学院。2003年6月,教育部决定包头医学院与包头钢铁学院、包头师范学院合并组建内蒙古科技大学,2005年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内蒙古科技大学分为三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办学实体,学校冠名为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

内蒙古大学简介:

内蒙古大学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历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市,距北京400余公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民族地区创办的第一所综合大学。学校于1957年高起点创办,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自治区主席乌兰夫任首任校长(1956—1968),原高教部综合大学司副司长于北辰任副校长,中科院学部委员、著名生物学家、北京大学一级教授、耶鲁大学博士李继侗先生来校执教并任学术副校长。党和政府从北京大学等国内十几所著名高校,选派一批知名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组成了建校初期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带来名校积淀悠久的治学传统和崇高大学精神,为学校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办学基础和优良学风校风。

学校设有22个学院(含校本部、满洲里学院),合办内蒙古大学人民医院、内蒙古大学附属中学、内蒙古大学附属小学。

华中师范大学简介:

华中师范大学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坐落在武昌南湖之滨的桂子山上,占地面积160余万平方米,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教师教育“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师资队伍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3500余人,专任教师20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300余人,博士生导师600余人;有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等各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百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