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考510分算什么水平(全省排名多少位次)

更新:2024-01-05 17:43:30 新高考网

青海高考510分难吗?在青海高考510分什么概念?510分在青海省能排多少名?以下为新高考网整理的历年青海高考理科和文科510分在全省位次排名,一起来看看青海高考510分以上有多少人,能上什么大学,以供2024届考生填报志愿参考!

青海高考510分算什么水平(全省排名多少位次)

一:在青海高考510分算什么水平(近三年)

高考510分在青海省算高吗?能排第几名?根据青海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一分一段档次表可知:

1、2023年青海高考510分排名

文科: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474-485名,同分人数12人,超出本一批分数线104分(本一批406分),已经超出了青海省97%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理科: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956-967名,同分人数12人,超出本一批分数线180分(本一批330分),已经超出了青海省97%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2023年青海高考本一批为文科406分、理科330分。若是文科考生,青海省510分已经达到本一批次线了;若是理科考生,青海省510分也已经达到本一批次线了,在填报志愿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规划,挑选一个好院校或者一个好专业!

2、2022年青海高考510分排名

文科: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537-552名,同分人数16人,超出本一批分数线101分(本一批409分),已经超出了青海省95%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理科: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1149-1180名,同分人数32人,超出本一批分数线175分(本一批335分),已经超出了青海省96%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3、2021年青海高考510分排名

文科: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748-769名,同分人数22人,超出本一批分数线105分(本一批405分),已经超出了青海省95%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理科: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1536-1569名,同分人数34人,超出本一批分数线180分(本一批330分),已经超出了青海省96%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二:青海高考510分能上的大学

1、文科

2024年青海文科510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5所):

省外:苏州大学(最低504分),西南政法大学(最低504分),湖南大学(最低509分),复旦大学医学院(最低509分),华东理工大学(最低509分)。

2、理科

2024年青海理科510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5所):

省外:西安交通大学(特色专业及中外合作办学)(最低503分),西北工业大学(民族预科班)(最低500分),华南理工大学(最低506分),湖南大学(民族预科班)(最低506分),华东理工大学(最低509分)。

附:青海高考510分院校推荐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2023年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在青海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509分(本一)、理科610分(本一)。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简称“复旦上医”)地处上海市徐汇区,创建于1927年,创立时名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所国立大学医学院,颜福庆出任首任院长。1932年,独立为国立上海医学院。院训是“正谊明道”,出自《汉书·董仲舒传》: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1939年,因抗战爆发内迁至云南昆明。1940年,辗转迁至四川重庆。1946年,抗战胜利,迁回上海。1952年,更名为上海第一医学院。1959年,被定为全国16所重点高等学府之一。1985年,更名为上海医科大学。2000年,上海医科大学和复旦大学合并办学,组建成为新的复旦大学。2012年,新的上海医学院成立,作为复旦大学党政的派出机构,根据学校的授权,在大医口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发展规划、资源配置、对外交流等方面,行使相对独立的管理权限。2017年,中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工作委员会成立,是学校党委的派出机构。2018年12月21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约,共建托管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及其直属附属医院。2019年6月14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领导班子宣布会议举行。上海市委决定,建立中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委员会和中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纪律检查委员会。同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高水平地方高校试点建设正式启动。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设有本科专业10个:临床医学(八年制)、临床医学(五年制)、临床医学(六年制)、口腔医学、基础医学、法医学、预防医学、公共事业管理、药学、护理学。现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9个(医学门类6个,非医学门类3个),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公共管理(医)、护理学。

截至2021年底,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拥有在校博士研究生3477人,硕士研究生3338人,普通本科生4149人,共计10964人。有专任教师713人、专职科研人员15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573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00余人,其中国家级青年人才1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