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青海高考历史类505分左右(503分、504分、505分、506分、507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报考?青海文科考生505分能上的好大学都有哪些?
参考青海省考试院发布的2024年青海高考分数线,青海文科考生的本一批分数线为411分。青海文科505分已经达到本一批次录取分数线,也就是说可以报考本一批次院校!
2025年青海历史类505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6所):
省内:青海大学(藏汉双语授课)(最低489分)。
省外:中国海洋大学(民族预科班)(最低507分)、深圳大学(最低506分)、辽宁大学(最低505分)、重庆师范大学(最低504分)、东北师范大学(民族预科班)(最低503分)。
根据快志愿平台提供的数据,2024年青海文科考生中,高考成绩为505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围是第775名到第797名,共有23名考生分数相同,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可以填报哪些大学!
1、2025青海历史类505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内)
排次 | 院校名称 | 属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批次 |
---|---|---|---|---|---|
1 | 青海大学(藏汉双语授课) | 公办 | 489 | 1176 | 本一 |
2、2025青海历史类505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称 | 属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批次 |
---|---|---|---|---|---|
1 | 中国海洋大学(民族预科班) | 公办 | 507 | 757 | 本一 |
2 | 深圳大学 | 公办 | 506 | 774 | 本一 |
3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民族预科班) | 公办 | 505 | 797 | 本一 |
4 | 西北大学 | 公办 | 505 | 797 | 本一 |
5 | 辽宁大学 | 公办 | 505 | 797 | 本一 |
6 | 重庆师范大学 | 公办 | 504 | 817 | 本一 |
7 | 西南财经大学(民族预科班) | 公办 | 503 | 838 | 本一 |
8 | 东北师范大学(民族预科班) | 公办 | 503 | 838 | 本一 |
9 | 西北师范大学 | 公办 | 508 | 729 | 本一 |
10 | 辽宁大学 | 公办 | 505 | 797 | 本一 |
以上“2025年青海高考历史类505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学”只列出了部分院校,还有很多不错的大学在青海录取线都在505分左右(共有65所院校),完整名单请前往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查询,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及专业。
辽宁大学简介:
辽宁大学是一所具备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艺等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经济学科入选教育部“101计划”。学校现有三个校区,即沈阳崇山校区、沈阳蒲河校区和辽阳武圣校区。学校占地面积2222亩,校舍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
学校现有各类在校学生35234人,其中本科生18356人,硕士研究生7783人,博士研究生1004人,留学生368人,成人教育学生7723人。现有教职工2617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1716人。有博士生导师271人,硕士生导师1076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际经济学会会士1人,国际计量经济学会会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32人次,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2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入选者61人,国家级和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团队15个,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名师50人。
东北师范大学简介:
1945年10月25日,毛泽东主席指示创办“新型的东北大学”
学校现有人民大街校区和净月大街校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5000余人;在校硕士研究生15000余人、博士生3000余人;在校留学生700余人。教职员工3000余人,专任教师1700余人,其中教授560人、副教授657人。学校设有21个学院(部),学科专业体系覆盖12个学科门类,其中本科专业82个,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6个、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4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4个。学校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世界史、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6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入选数量位列全国第19位。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原理、世界史、细胞生物学、生态学5个国家重点学科。在教育部学位中心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类学科6个(其中A+学科1个)、B类学科15个。
西北师范大学简介:
【办学历史】西北师范大学为甘肃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建设的重点大学。其前身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发端于1902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12年改为“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改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与同时西迁的国立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共同组成西北联合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整体改组为西北联合大学下设的教育学院,后改为师范学院。1939年西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独立设置,改称国立西北师范学院,1941年迁往兰州。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继续在兰州办学,同时恢复北平师范大学(现北京师范大学)。1958年前学校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6所重点高师院校之一,1958年划归甘肃省领导,改称甘肃师范大学。1981年复名为西北师范学院。1988年定名为西北师范大学。2020年被列为甘肃省人民政府支持进入国家一流大学建设行列的省属高校。
【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263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员360人,副高级职称人员844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060人,具有硕士学位人员1011人。有专任教师1765人,其中教授(研究员)335人,副教授(副研究员)687人。有博士生导师227人(其中校外兼职导师33人),硕士生导师2201人(其中校外兼职导师105人,校外实践导师971人)。国家级及部委人才项目入选131人次,省级人才项目入选486人次。学校聘请了300余位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为特聘或兼职教授。李蒸、黎锦熙、袁敦礼、董守义、李建勋、胡国钰、吕斯百、孔宪武、常书鸿、陈涌、黄胄、彭铎、郭晋稀、李秉德、金宝祥、金少英、南国农等著名教授先后在学校任教。
2022年天津高考多少分能上厦门大学?(附2017~2021年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