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甘肃高考物理类575分左右(573分、574分、575分、576分、577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报考?甘肃物理类考生575分能上的好大学都有哪些?
参考甘肃省考试院发布的2024年甘肃高考分数线,甘肃物理类考生的本科批分数线为370分。甘肃物理类575分已经达到本科批次录取分数线,也就是说可以报考本科批次院校!
2025年甘肃物理类575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
省内:兰州大学(最低576分)、兰州大学(最低575分)、甘肃中医药大学(最低569分)、西北师范大学(最低565分)、兰州交通大学(最低552分)。
省外:中国传媒大学(最低577分)、上海大学(最低576分)、福州大学(最低575分)、北京科技大学(最低574分)、中国农业大学(最低573分)。
根据快志愿平台提供的数据,2024年甘肃物理类考生中,高考成绩为575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围是第9430名到第9640名,共有211名考生分数相同,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可以填报哪些大学!
1、2025甘肃物理类575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内)
排次 | 院校名称 | 属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批次 |
---|---|---|---|---|---|
1 | 兰州大学 | 公办 | 576 | 9429 | 本科 |
2 | 兰州大学 | 公办 | 575 | 9640 | 本科 |
3 | 甘肃中医药大学 | 公办 | 569 | 11014 | 本科 |
4 | 西北师范大学 | 公办 | 565 | 11989 | 本科 |
5 | 兰州交通大学 | 公办 | 552 | 15301 | 本科 |
2、2025甘肃物理类575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称 | 属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批次 |
---|---|---|---|---|---|
1 | 四川大学 | 公办 | 577 | 9203 | 本科 |
2 | 中国传媒大学 | 公办 | 577 | 9203 | 本科 |
3 | 上海财经大学 | 公办 | 576 | 9429 | 本科 |
4 | 上海大学 | 公办 | 576 | 9429 | 本科 |
5 | 中国海洋大学 | 公办 | 575 | 9640 | 本科 |
6 | 福州大学 | 公办 | 575 | 9640 | 本科 |
7 | 中南大学 | 公办 | 574 | 9844 | 本科 |
8 | 北京科技大学 | 公办 | 574 | 9844 | 本科 |
9 | 吉林大学 | 公办 | 573 | 10091 | 本科 |
10 | 中国农业大学 | 公办 | 573 | 10091 | 本科 |
以上“2025年甘肃高考物理类575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学”只列出了部分院校,还有很多不错的大学在甘肃录取线都在575分左右(共有324所院校),完整名单请前往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查询,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及专业。
上海大学简介:
上海大学是上海市属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是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上海市高水平地方大学建设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上海大学积极推进开放合作,开展了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化办学稳步发展。截至目前,学校已与55个国家和地区的254所大学及机构签署校际合作协议,在校就读的国际学生2590人,来自全球16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国际学历生2242人。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单位、首批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拥有4个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学校建有4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并已与欧洲、亚洲、南美洲等地区的大学合作建立了5所孔子学院和1所境外办学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简介:
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海洋和水产学科特色显著、学科门类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学校积极支持崂山实验室建设,协同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持建设我国地球科学领域首个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主持海洋领域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多场多体多尺度耦合及其对海工装备性能与安全的影响机制)。建有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以上各类科研基地平台40余个。
吉林大学简介:
吉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坐落在吉林省长春市。学校始建于1946年,1960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大学,1984年成为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学之一,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和首批“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吉林大学将努力做到在关心国家命运、服务国家战略上有所作为,让党和国家满意;在勇担社会责任、满足社会对优质高等教育不断提高的要求上有所进步,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在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学校广大师生员工根本利益上有所建树,让广大师生员工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