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学要考多少分才能上?
2024年青海大学最容易考上的是青海省(预科班本科一段理科)考生,录取最低分数线是354分(分差11分);最难考上的是黑龙江省(本科批物理类)考生,录取最低分数线是592分(分差232分)。
2025年高考要考上青海大学:
1、青海(一段)考生预测物理类357分、历史类442分能上。
2、陕西(本科批)考生预测物理类510分、历史类504分能上。
3、上海(本科批)考生预测495分能上。
4、河北(本科批)考生预测物理类550分、历史类567分能上。
5、广东(本科批)考生预测物理类542分能上。
其它省份预测,详见新高考网AI志愿填报助手。
究竟2025年需要考多少分能上青海大学?今年好不好考?比去年难还是更容易,以下为2024年青海大学多少分可以被录取的最低分数线,可对比参考。
招生省份(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分差 |
---|---|---|---|---|
青海(本科一段) | 预科班(理科) | 354 | 343 | 11 |
理科 | 400 | 343 | 57 | |
文科 | 443 | 411 | 32 | |
湖南(本科批) | 物理类 | 533 | 422 | 111 |
历史类 | 550 | 438 | 112 | |
甘肃(本科批C段) | 物理类 | 539 | 370 | 169 |
民语类及对等培养(物理类) | 396 | 370 | 26 | |
广东(本科批) | 物理类 | 543 | 442 | 101 |
海南(本科批) | 综合类 | 581 | 483 | 98 |
上海(本科批) | 综合类 | 493 | 403 | 90 |
湖北(本科批) | 物理类 | 579 | 437 | 142 |
历史类 | 558 | 432 | 126 | |
安徽(本科批) | 物理类 | 572 | 465 | 107 |
山东(普通类一段) | 综合类 | 537 | 444 | 93 |
天津(本科批A段) | 综合类 | 583 | 475 | 108 |
宁夏(本科一批) | 理科 | 462 | 432 | 30 |
广西(本科批) | 物理类 | 532 | 371 | 161 |
河南(本科一批) | 理科 | 573 | 511 | 62 |
文科 | 562 | 521 | 41 | |
河北(本科批) | 物理类 | 549 | 448 | 101 |
历史类 | 568 | 449 | 119 | |
浙江(平行录取一段) | 综合类 | 555 | 492 | 63 |
黑龙江(本科批) | 物理类 | 558 | 360 | 198 |
福建(本科批) | 物理类 | 578 | 449 | 129 |
贵州(本科批) | 物理类 | 510 | 380 | 130 |
陕西(本科一批) | 理科 | 511 | 475 | 36 |
文科 | 506 | 488 | 18 | |
四川(本科一批) | 文科 | 554 | 529 | 25 |
理科 | 578 | 539 | 39 | |
江西(本科批) | 物理类 | 557 | 448 | 109 |
江苏(本科批) | 物理类 | 588 | 462 | 126 |
云南(本科一批) | 理科 | 541 | 505 | 36 |
新疆(本科一批) | 理科 | 411 | 390 | 21 |
新疆(国家及地方专项、南疆单列、对口援疆计划本科一批次) | 南疆单列(理科) | 458 | 390 | 68 |
辽宁(本科批) | 物理类 | 550 | 368 | 182 |
山西(本科一批A段) | 理科 | 548 | 506 | 42 |
重庆(本科批) | 物理类 | 550 | 427 | 123 |
北京(本科批) | 综合类 | 571 | 434 | 137 |
专业录取分及位次排名详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青海大学坐落于高原古城——夏都西宁。学校前身为青海工学院,始建于1958年。1960年11月,与青海农牧学院、青海医学院、青海财经学院合并为青海大学,1969年被撤销。1971年恢复青海工农学院,设有工、农两大学科。1988年恢复青海大学。1997年10月,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并入青海大学。2001年1月,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财经职业学院整建制划归青海大学,2004年青海医学院并入,组建成新的青海大学。
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了一所以工、农、医、管、经、理、法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占地3000余亩,面向全球和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目前全日制在校生26000人,其中研究生5000人、本科生21000人;学校现有教职工5429人(其中教学科研单位2244人,附属医院3185人);专任教师1205人,专任教师中有博士700人;目前,有正高305人(其中二级教授20人),副高67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0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