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程大学要考多少分才能上?
2024年哈尔滨工程大学最容易考上的是四川省(本科一批文科)考生,录取最低分数线是566分(分差37分);最难考上的是黑龙江省(本科批物理类)考生,录取最低分数线是652分(分差292分)。
2025年高考要考上哈尔滨工程大学:
1、黑龙江(本科批)考生预测物理类567分、历史类581分能上。
2、陕西(本科批)考生预测物理类577分、历史类549分能上。
3、山东(一段)考生预测563分能上。
4、广西(本科批)考生预测物理类571分、历史类574分能上。
5、广东(本科批)考生预测物理类580分、历史类578分能上。
其它省份预测,详见新高考网AI志愿填报助手。
究竟2025年需要考多少分能上哈尔滨工程大学?今年好不好考?比去年难还是更容易,以下为2024年哈尔滨工程大学多少分可以被录取的最低分数线,可对比参考。
招生省份(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分差 |
---|---|---|---|---|
黑龙江(本科批) | 历史类 | 580 | 410 | 170 |
物理类 | 565 | 360 | 205 | |
少数民族预科班(物理类) | 607 | 360 | 247 | |
福建(本科批) | 历史类 | 580 | 431 | 149 |
物理类 | 630 | 449 | 181 | |
未来领军(物理类) | 634 | 449 | 185 | |
安徽(本科批) | 物理类 | 635 | 465 | 170 |
历史类 | 595 | 462 | 133 | |
中外合作办学(物理类) | 622 | 465 | 157 | |
安徽(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物理类 | 629 | - | - |
北京(本科批) | 综合类 | 625 | 434 | 191 |
中外合作办学(综合类) | 590 | 434 | 156 | |
江苏(本科批) | 物理类 | 634 | 462 | 172 |
历史类 | 586 | 478 | 108 | |
中外合作办学(物理类) | 588 | 462 | 126 | |
河北(本科批) | 中外合作办学(物理类) | 556 | 448 | 108 |
物理类 | 608 | 448 | 160 | |
历史类 | 609 | 449 | 160 | |
河北(本科提前批B段) | 国家专项计划(物理类) | 599 | - | - |
四川(本科一批) | 文科 | 566 | 529 | 37 |
理科 | 632 | 539 | 93 | |
中外合作4+0(理科) | 618 | 539 | 79 | |
中外合作3+1(理科) | 596 | 539 | 57 | |
能源与动力工程(理科) | 641 | 539 | 102 | |
核工程与核技术(理科) | 650 | 539 | 111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科) | 646 | 539 | 107 | |
山东(普通类一段) | 综合类 | 600 | 444 | 156 |
中外合作办学(综合类) | 563 | 444 | 119 | |
湖北(本科批) | 历史类 | 578 | 432 | 146 |
物理类 | 584 | 437 | 147 | |
国家专项计划(物理类) | 606 | 437 | 169 | |
少数民族预科班(物理类) | 602 | 437 | 165 | |
内蒙古(本科一批) | 理科 | 608 | 471 | 137 |
文科 | 555 | 478 | 77 | |
湖南(本科批) | 中外合作办学或国际项目(物理类) | 572 | 422 | 150 |
物理类 | 612 | 422 | 190 | |
历史类 | 574 | 438 | 136 | |
国家专项计划(物理类) | 596 | 422 | 174 | |
少数民族预科班(物理类) | 594 | 422 | 172 | |
河南(本科一批) | 软件类(理科) | 638 | 511 | 127 |
文科 | 576 | 521 | 55 | |
理科 | 624 | 511 | 113 | |
其他单列(理科) | 603 | 511 | 92 | |
异地校区(理科) | 637 | 511 | 126 | |
较高收费(理科) | 582 | 511 | 71 | |
特殊类(理科) | 631 | 511 | 120 | |
广西(本科批) | 物理类 | 568 | 371 | 197 |
历史类 | 575 | 400 | 175 | |
贵州(本科批) | 国家专项计划(物理类) | 592 | 380 | 212 |
物理类 | 612 | 380 | 232 | |
预科(物理类) | 600 | 380 | 220 | |
上海(本科批) | 综合类 | 543 | 403 | 140 |
天津(本科批A段) | 综合类 | 596 | 475 | 121 |
宁夏(本科一批) | 理科 | 553 | 432 | 121 |
浙江(平行录取一段) | 综合类 | 643 | 492 | 151 |
中外合作办学(综合类) | 613 | 492 | 121 | |
陕西(本科一批) | 未来领军(理科) | 616 | 475 | 141 |
文科 | 548 | 488 | 60 | |
理科 | 608 | 475 | 133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科) | 619 | 475 | 144 | |
国家专项计划(理科) | 587 | 475 | 112 | |
中外合作3+1(理科) | 574 | 475 | 99 | |
能源与动力工程(理科) | 617 | 475 | 142 | |
中外合作4+0(理科) | 594 | 475 | 119 | |
江西(本科批) | 国家专项计划(物理类) | 604 | 448 | 156 |
物理类 | 602 | 448 | 154 | |
历史类 | 583 | 463 | 120 | |
甘肃(本科批C段) | 物理类 | 605 | 370 | 235 |
国家专项计划(物理类) | 593 | 370 | 223 | |
辽宁(本科批) | 历史类 | 589 | 400 | 189 |
物理类 | 612 | 368 | 244 | |
中外合作办学(物理类) | 581 | 368 | 213 | |
新疆(国家及地方专项、南疆单列、对口援疆计划本科一批次) | 南疆单列(理科) | 490 | 390 | 100 |
国家及地方专项(理科) | 491 | 390 | 101 | |
新疆(本科一批) | 理科 | 536 | 390 | 146 |
广东(本科批) | 物理类 | 609 | 442 | 167 |
历史类 | 575 | 428 | 147 | |
中外合作办学(物理类) | 577 | 442 | 135 | |
云南(本科一批预科) | 理科 | 592 | 505 | 87 |
云南(本科一批) | 理科 | 613 | 505 | 108 |
文科 | 603 | 550 | 53 | |
山西(本科一批A段) | 理科 | 613 | 506 | 107 |
文科 | 561 | 516 | 45 | |
山西(本科一批A1段) | 理科 | 591 | 506 | 85 |
青海(本科一段) | 理科 | 493 | 343 | 150 |
海南(本科批) | 民族班/预科班(综合类) | 605 | 483 | 122 |
综合类 | 685 | 483 | 202 | |
重庆(本科批) | 物理类 | 590 | 427 | 163 |
历史类 | 574 | 428 | 146 | |
中外合作办学(物理类) | 591 | 427 | 164 | |
重庆(本科提前批B段) | 国家专项计划(物理类) | 601 | - | - |
专业录取分及位次排名详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学校是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96年被确定为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2011年被确定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学校坚持“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办学方略,为我国船舶工业、核工业、国防现代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我国船海核领域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学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工学并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突出视野宽、基础厚、能力强、素质优、重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致力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可靠顶用人才和引领未来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学校现有学生3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66万余人、硕士研究生1.27万余人、博士研究生3600余人。自2016年起,学校1人被中宣部、教育部评为“最美大学生”,4人荣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5人荣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近年来,学生获得国际级、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重要奖项逾千项,其中,“E唯”代表队连续两年获国际水下机器人大赛冠军,打破世界顶尖高校对该项赛事20年的垄断。学校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先进集体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优胜杯。学校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示范基地,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标兵、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称号,“E唯”机器人创新团队、“创翼”创新团队获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6名学生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3%以上,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毕业生以“可靠顶用”而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成为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之一。毕业生去向主要为“三海一核”主体领域及国家战略重要领域,就业的毕业生中超过70%投身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建设,近半数毕业生在世界及国内500强企业就业。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及提名获奖占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获奖总数的40%。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近15万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其中包括200多名共和国的将军、部长、省长、院士,近万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的技术领军和高级管理人才,他们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