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广西高考585分能报考上哪些大学(历史类)

更新:2025-01-14 18:33:12 新高考网

2025年广西高考历史类585分左右(583分、584分、585分、586分、587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报考?广西历史类考生585分能上的好大学都有哪些?

2025广西高考585分能报考上哪些大学(历史类)

参考广西省考试院发布的2024年广西高考分数线,广西历史类考生的本科批分数线为400分。广西历史类585分已经达到本科批次录取分数线,也就是说可以报考本科批次院校!

一、广西高考585分(历史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广西历史类585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9所):

省内:广西大学(最低587分)、广西大学(最低586分)、广西师范大学(最低569分)、广西师范大学(最低567分)。

省外:江南大学(最低587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最低586分)、上海大学(最低585分)、武汉理工大学(最低584分)、武汉理工大学(最低583分)。

二:广西历史类585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180所)

根据快志愿平台提供的数据,2024年广西历史类考生中,高考成绩为585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围是第2286名到第2375名,共有90名考生分数相同,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可以填报哪些大学!

1、2025广西历史类585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内)

排次院校名称属性最低分最低位次录取批次
1广西大学公办5872196本科
2广西大学公办5862285本科
3广西师范大学公办5693864本科
4广西师范大学公办5674095本科

2、2025广西历史类585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外)

排次院校名称属性最低分最低位次录取批次
1中山大学公办5872196本科
2江南大学公办5872196本科
3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公办5862285本科
4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办5862285本科
5中南大学公办5852375本科
6上海大学公办5852375本科
7吉林大学公办5842451本科
8武汉理工大学公办5842451本科
9四川大学公办5832541本科
10武汉理工大学公办5832541本科

以上“2025年广西高考历史类585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学”只列出了部分院校,还有很多不错的大学在广西录取线都在585分左右(共有180所院校),完整名单请前往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查询,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及专业。

三:广西历史类585分适合报考的大学概况(部分)

广西大学简介:

广西大学坐落于素有“中国绿城”之称的广西首府南宁,是广西唯一的国家“211工程”建设学校,“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部区合建”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2.18万余亩,其中,校园本部占地3982.5亩,广西亚热带农科新城占地1.69万亩,校园本部校舍总建筑面积200余万平方米。图书馆建筑面积总计7.8万平方米,馆藏文献总量91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535万册,电子图书375万册。教学科研设备总值30.91亿元。下设25个学院,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4017人、全日制研究生16751人,非全日制研究生2785人,来华留学生及港澳台生806人,各类在读继续教育学生10967。现有在职在编教职工3321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85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948人,全职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人选6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23人。

上海大学简介:

上海大学是上海市属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是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上海市高水平地方大学建设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1994年5月27日 校长钱伟长与时任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黄菊为新上海大学揭牌

武汉理工大学简介:

武汉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等部委共建高校。学校办学历史起源于1898年建立的湖北工艺学堂,办学126年特别是近70年来,学校共培养了近70万名高级专门人才,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为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培养人才规模最大的学校,是我国“三大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目前学校在校普通本科生37000余人,博士、硕士生23000余人,留学生900余人。

学校已形成以工学为主,理、工、经、管、艺术、文、法等多学科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1个;有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6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连续两轮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现有本科专业102个,其中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4个、国家特色专业15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8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2个。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7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3个、国际化示范学院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与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各1个、教育部高校职业生涯咨询特色工作室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1个、国家级虚拟教研室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