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天津高考680分左右能报考上什么样的大学

更新:2025-03-18 17:25:45 新高考网

2025年天津高考680分左右(678分、679分、680分、681分、682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报考?天津考生680分能上的好大学都有哪些?

2025天津高考680分左右能报考上什么样的大学

参考天津市考试院发布的2024年天津高考分数线,天津高考的本科批分数线为475分。天津考生680分已经达到本科批次录取分数线,也就是说可以报考本科批次院校!

一、天津高考680分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天津680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3所):

省内:天津医科大学(最低671分)、南开大学(最低656分)。

省外:上海交通大学(最低674分)。

二:天津680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56所)

根据快志愿平台提供的数据:2024年天津考生中,高考成绩为680分的考生在全市的位次范围是349到第389名,共有41名考生分数相同。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可以填报哪些大学!

1、2025天津680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内)

排次院校名称属性最低分最低位次录取批次
1天津医科大学公办671788本科A
2南开大学公办6561937本科A

2、2025天津680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外)

排次院校名称属性最低分最低位次录取批次
1清华大学公办674638本科A
2清华大学公办674638本科A
3清华大学公办674638本科A
4北京大学公办674638本科A
5北京大学公办674638本科A
6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办674638本科A
7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办674638本科A
8上海交通大学公办674638本科A
9上海交通大学公办674638本科A
10上海交通大学公办674638本科A

以上“2025年天津高考680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学”只列出了部分院校,还有很多不错的大学在天津录取线都在680分左右(共有56所院校),完整名单请前往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查询,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及专业。

三:天津680分适合报考的大学概况(部分)

天津医科大学简介:

天津医科大学的前身天津医学院创建于1951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原国家政务院批准建立的高等医学院校。著名内分泌学家、医学教育家朱宪彝教授为首任校长。1994年6月天津医学院与天津第二医学院正式组建成立天津医科大学。1996年12月成为天津市唯一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市属院校,2015年10月成为天津市人民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教育部共建高校,2017年9月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2年2月成为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大学医院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医院1个,委市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4个;获批全国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建设项目1个,科技部授予国家级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科教兴国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队1个,国家级糖尿病标准化诊疗示范中心1个,全国级干眼示范指导中心1个,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医院3个。5所大学医院获批10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分中心),其中肿瘤医院是首批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医学部简介:

北京大学医学部地处北京市海淀区,前身是创建于1912年的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是中国政府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办的第一所专门传授西方医学的国立医学校。1996年,通过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项目论证。2000年,与北京大学合并,同年启动“985”计划,随着与校本部的深度融合发展,医学取得长足进步。近年来,在“双一流”建设支持下,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学院路38号医学校区设有5个学院:基础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医学人文学院。共有6家直属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4家共建医院和11家教学医院,承担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实习任务,并向社会提供医疗服务。

上海交通大学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享誉海内外的高等学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经过120多年的不懈努力,上海交通大学已经建设成为一所“综合性、创新型、国际化”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

学校有18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2个学科入选上海市高峰学科。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1个,覆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等10个学科门类;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6个,覆盖12个学科门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4个;38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能源研发中心,2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12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3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新农村发展研究院,1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国家能源局创新平台,1个集成攻关大平台,8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基础研究创新中心,2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前沿科学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3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创新基地,4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医学中心,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个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1个自然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1个生态环境部重点实验室,4个上海市工程研究中心,5个上海市前沿科学研究基地,3个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21个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功能型平台,1个上海市技术创新中心,8个上海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50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等。与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工程院、文旅部、民政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共建一批高水平智库研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