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疆高考365分能报考上哪些大学(理科)

更新:2025-03-21 12:37:07 新高考网

2025年新疆高考理科365分左右(363分、364分、365分、366分、367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报考?新疆理科考生365分能上的好大学都有哪些?

2025新疆高考365分能报考上哪些大学(理科)

参考新疆考试院发布的2024年新疆高考分数线,新疆理科考生的本一批分数线为390分,本二批分数线为262分。新疆理科365分已经达到本二批次录取分数线,也就是说可以报考本二批次院校!

一、新疆高考365分(理科)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新疆理科365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

省内:新疆第二医学院(最低362分)、石河子大学(最低361分)、新疆农业大学(最低361分)、新疆财经大学(最低358分)、新疆警察学院(最低343分)。

省外:上海师范大学(最低367分)、安徽医科大学(最低366分)、绵阳师范学院(最低365分)、上海海事大学(最低364分)、中华女子学院(最低363分)。

二:新疆理科365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200所)

根据快志愿平台提供的数据,2024年新疆理科考生中,高考成绩为365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围是第22222名到第22408名,共有187名考生分数相同,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可以填报哪些大学!

1、2025新疆理科365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内)

排次院校名称属性最低分最低位次录取批次
1新疆第二医学院公办36223130本二
2石河子大学公办3615559本一(单列类外语)
3新疆农业大学公办36123146本二
4新疆财经大学公办35823712本二
5新疆警察学院公办34326561本二

2、2025新疆理科365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外)

排次院校名称属性最低分最低位次录取批次
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公办3675047本一(单列类外语)
2上海师范大学公办3675047本一(单列类外语)
3浙江外国语学院公办36622220本二
4安徽医科大学公办3665098本一(单列类外语)
5广东海洋大学公办36522410本二
6绵阳师范学院公办36522410本二
7南京农业大学公办3645283本一(单列类外语)
8上海海事大学公办3645283本一(单列类外语)
9湖南师范大学公办3635368本一(单列类外语)
10中华女子学院公办36322784本二

以上“2025年新疆高考理科365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学”只列出了部分院校,还有很多不错的大学在新疆录取线都在365分左右(共有200所院校),完整名单请前往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查询,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及专业。

三:新疆理科365分适合报考的大学概况(部分)

新疆农业大学简介:

座落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雅玛里克山脚下,巩宁古城遗址上的新疆农业大学,是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建的一所以农业科学为优势和特色的大学。现任党委书记谢树青教授,校长蒋平安教授。

学校在办学实践过程中,聚焦全面提高新农科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以人才培养、专业布局、服务“三农”为工作重点,积极推动新农科教育改革创新,牵头组建“新疆新农科教育联盟”,探索出一条“突出特色、扎根实践”的新农科发展之路,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用共融、实现政行校企协同发展。成立“新疆乡村振兴研究院”,获批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26个,三部委科技小院8个,积极开展涉农科技研究和科技推广服务,培育壮大新疆特色优势产业,与地方政府、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了现代葡萄酒产业学院、现代马产业学院、棉花产业学院、智慧农业现代产业学院,与合作单位共建集实践教学、科技研发、生产实习、培训服务等多位一体的实习实训平台,着力解决人才培养供给与产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学校将人才、科技、学科专业优势转化为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具体行动,探索出“1+4+N”科技服务模式,推进实用农业技术和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一线快速转化,持续助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学校2次获得自治区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1名教师获得“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2名教师获得自治区脱贫攻坚“创新奖”“奋进奖”,1名教师获得自治区乡村振兴“先进个人”。

安徽医科大学简介:

学校创立之初,胸怀仁心医民、精医报国梦想的郭琦元、张锡祺、汤蠡舟、余云岫、李祖蔚、胡定安、陈邦典、万昕等一大批医学教育家在校任教,著书立说、陶育良医、康民济世。98年来,薪火相传的一代代安医人,始终秉承“好学力行,造就良医”的校训,践行“弘毅担当、精医报国、康民济世”的安医精神,弘扬“厚德至善,博学济世”的校风、“崇教、乐教、善教”的教风和“求真、求精、求新”的学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十五万余名高等医学专门人才,涌现出以毛泽东同志的保健医生朱仲丽、被称为“中国手”的于仲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秦伯益、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德培、服务“两弹一星”工程的蒋本沂、临床药理学开创者徐叔云、中国工程院院士夏强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校友。

学校建有较为完备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现有省部级科技平台61个,其中安徽省实验室1个,部委级科技平台8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基础研究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科技部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其他省级科技平台5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连续4年突破百项,2020年以来累计获得资助2.72亿元,其中2022年我校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实现零的突破;2023年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63项,获批资助直接经费6991万元,立项数和资助经费总额均取得历史新高;承担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中国青年科技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4项。连续7年获得安徽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研究成果分别入选2010、201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2012年度中国高校科技十大进展。2022年在《细胞》《自然》《科学》刊发高水平学术成果4篇。

上海海事大学简介:

中国高等航海教育发轫于上海,1909年晚清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南洋公学)船政科开创了我国高等航海教育的先河。1912年成立吴淞商船学校,1933年更名为吴淞商船专科学校。1959年交通部在沪组建上海海运学院。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上海海事大学。为更好地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国家航运事业发展,根据上海市高校布局结构调整规划,2008年上海海事大学主体搬迁临港新城(现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2019年学校成功举行110年校庆系列活动。

在2004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2006年教育部英语专业教学评估中获得优秀。近年来,科技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获一批国家级科研项目及部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