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考505分算什么水平(全省排名位次多少)

更新:2023-11-22 09:19:31 新高考网

重庆高考505分难吗?在重庆高考505分什么概念?505分在重庆市能排多少名?以下为新高考网整理的历年重庆高考物理类和历史类505分在全市位次排名,一起来看看重庆高考505分以上有多少人,能上什么大学,以供2024届考生填报志愿参考!

重庆高考505分算什么水平(全省排名位次多少)

一:在重庆高考505分算什么水平(近三年)

高考505分在重庆市算高吗?能排第几名?根据重庆市教育考试院公布的一分一段档次表可知:

1、2023年重庆高考505分排名

历史类:全市排名位次区间为10010-10191名,同分人数182人,超出本科批分数线98分(本科批407分),已经超出了重庆市85%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物理类:全市排名位次区间为37826-38333名,同分人数508人,超出本科批分数线99分(本科批406分),已经超出了重庆市68%的考生,属于中等水平。

2023年重庆高考本科批为历史类407分、物理类406分。若是历史类考生,重庆市505分已经达到本科批次线了;若是物理类考生,重庆市505分也已经达到本科批次线了,在填报志愿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规划,挑选一个好院校或者一个好专业!

2、2022年重庆高考505分排名

历史类:全市排名位次区间为12193-12420名,同分人数228人,超出本科批分数线90分(本科批415分),已经超出了重庆市79%的考生,属于中等水平。

物理类:全市排名位次区间为39597-40089名,同分人数493人,超出本科批分数线94分(本科批411分),已经超出了重庆市61%的考生,属于中等水平。

3、2021年重庆高考505分排名

历史类:全市排名位次区间为23239-23535名,同分人数297人,超出本科批分数线49分(本科批456分),已经超出了重庆市82%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物理类:全市排名位次区间为56572-57036名,同分人数465人,超出本科批分数线59分(本科批446分),已经超出了重庆市55%的考生,属于中等水平。

二:重庆高考505分能上的大学

1、历史类

2024年重庆历史类505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6所):

市内:重庆师范大学(最低499分)。

市外:温州大学(最低498分),福建师范大学(最低496分),南京艺术学院(最低504分),石家庄铁道大学(最低499分),广东工业大学(最低495分)。

2、物理类

2024年重庆物理类505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6所):

市内:重庆师范大学(最低499分)。

市外:集美大学(最低505分),华侨大学(最低501分),江西警察学院(最低496分),南宁师范大学(最低497分),甘肃政法大学(最低499分)。

附:重庆高考505分院校推荐

广东工业大学

2023年广东工业大学在重庆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497分(本科)、物理类495分(本科)。

广东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结合、多科性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1958年开办本科教育,1995年由原广东工学院、广东机械学院和华南建设学院(东院)合并组建而成。2021年跻身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世界高校400强,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位列中国大陆高校35-50名。U.S.News2021世界大学工程学排行榜内地排名第39位、世界排名第166位。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和完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有家国情怀、有国际视野、有坚实基础、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创新性复合型人才。拥有本科专业8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5个,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1种,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13种,同时具有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全日制在校生46000多人,其中本科生36000多人、研究生近10000人,并招有不同层次的成人学历教育学生、港澳台学生、国际学生。60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40余万专门人才。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来位居广东省高校前列。

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7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等专业认证/评估通过2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个,省级名牌专业13个、省级特色专业25个、省级重点专业8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含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7门、省级精品课程(含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19门,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7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2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41个。近两届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8项、二等奖1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