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高考物理类390分左右(388分、389分、390分、391分、392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报考?安徽物理类考生390分能上的好大学都有哪些?
参考安徽省考试院发布的2024年安徽高考分数线,安徽物理类考生的本科批分数线为465分,专科批分数线为200分。安徽物理类390分已经达到专科批次录取分数线,也就是说可以报考专科批次院校!
2025年安徽物理类390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
省内: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最低387分)、铜陵职业技术学院(最低381分)、合肥通用职业技术学院(最低378分)、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最低374分)、皖西卫生职业学院(最低373分)。
省外: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最低392分)、鄂州职业大学(最低391分)、东营职业学院(最低390分)、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最低389分)、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最低388分)。
根据快志愿平台提供的数据,2024年安徽物理类考生中,高考成绩为390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围是第253452名到第254209名,共有758名考生分数相同,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可以填报哪些大学!
1、2025安徽物理类390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内)
排次 | 院校名称 | 属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批次 |
---|---|---|---|---|---|
1 |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 公办 | 387 | 256375 | 专科 |
2 |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 | 公办 | 381 | 260756 | 专科 |
3 | 合肥通用职业技术学院 | 公办 | 378 | 262339 | 专科 |
4 | 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 公办 | 374 | 265077 | 专科 |
5 |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 | 公办 | 373 | 266098 | 专科 |
2、2025安徽物理类390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称 | 属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批次 |
---|---|---|---|---|---|
1 | 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 民办 | 392 | 252544 | 专科 |
2 |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公办 | 392 | 252692 | 专科 |
3 | 哈尔滨职业技术大学 | 公办 | 391 | 252783 | 专科 |
4 | 鄂州职业大学 | 公办 | 391 | 253334 | 专科 |
5 | 上海建桥学院 | 民办 | 390 | 253810 | 专科 |
6 | 东营职业学院 | 公办 | 390 | 253681 | 专科 |
7 |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 公办 | 389 | 254548 | 专科 |
8 | 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 公办 | 389 | 254390 | 专科 |
9 |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公办 | 388 | 255305 | 专科 |
10 |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 公办 | 388 | 255491 | 专科 |
以上“2025年安徽高考物理类390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学”只列出了部分院校,还有很多不错的大学在安徽录取线都在390分左右(共有150所院校),完整名单请前往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查询,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及专业。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是铜陵市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学院坚持立足铜陵、服务皖江、面向长三角的办学定位,把服务铜陵市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作为立校之基、强校之要,逐渐形成以专科层次职业教育为主体,“中高职衔接+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继续教育”纵向贯通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先后成为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院校、全国首批1+X证书试点院校、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安徽省校企合作示范校、安徽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校、“专升本”联合培养校、安徽省“双高计划”学校建设单位。
学院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双元育人。坚持立足企业需求培养适配人才,持续深化招生就业联动、实训实习一体,校内建有1座公共实验实训中心、1座生产性实训中心、1座创业孵化基地和189个校内实训基地,其中包括1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实训基地、6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室、3个技能大师工作室。牵头共建新材料职业教育集团、文旅产业市域产教联合体、高端化工材料产教融合共同体。与省内外多家企业共建校企合作基地200多个,在铜陵市与铜陵有色、铜陵旭创、富乐德等30余家企业开展现场工程师班、现代产业学院、企业学徒制、订单班培养等深度双元育人,入选安徽首批现场工程师培养项目。25个专业进行21项1+X证书试点,获全省1+X证书制度工作优秀案例一等奖。在铜陵市建有1个国家重点校企共建生产型实训基地、5个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8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校企合作示范实训中心。牵头成立铜陵市铜艺产业发展与教育联盟,建立铜陵市铜雕艺术研究院,连续六年承办海峡两岸(铜陵)铜雕艺术大学生实训夏令营活动、台湾青年创新创业体验营活动。
东营职业学院简介:
东营职业学院组建成立于2001年7月,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东营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高校,是国家“双高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山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山东省优质高职院校。学校占地1598.75亩,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教学资源总值达到3.3亿元;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9万人,成人学历在籍学员5383人;核定编制控制总量1357人。现有在编教职工1042人,其中硕士814名、博士45余名,正副高级职称教师363名。设有石油与化学工程、石油装备与机电工程、建筑与环境工程、会计、经济贸易与管理、电子信息与传媒、生物与生态工程、教师教育等8个二级学院和1个校企共建混合所有制的航空学院,面向全国18个省区招生。成立以来累计培养专科层次毕业生9万余人,连续多年毕业生就业率在95%以上,毕业生留鲁就业率92%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95%以上,社会对办学满意度97%以上。学校获评全国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优秀单位、全国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教学资源50强、产教融合50强,省级文明校园、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军事训练改革试点高校等荣誉称号。 党建统领、举旗定向,构筑“创优升本”发展新蓝图。坚定质量提升、争先创优、升本跨越“三步走”战略,实施“创优升本”五年行动计划。坚持“一二三四五六”工作路径,一体推进“双高计划”“提质培优行动计划”“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一体两翼五重点”建设,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2023年山东省高职院校办学质量考核成绩跃升至全省第8名。 立德铸魂、聚力赋能,夯实学校高质量发展之基。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创立“行走的思政课堂”,“支部联学共建”开门抓党建,形成“党委举旗定向、各方力量汇聚、思政元素融入、学生主体突出”的“三全育人”新格局。获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一等奖,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全省推优入党试点学校。 改革导向、特色引领,建成高技术人才培养高地。深化“厚德强技、实境化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体推进教育教学与现代产业文化、现代信息技术、真实生产场景“三项融合”,开展国家级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4个,与海克斯康开展省级现场工程师项目,深化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培养齐鲁工匠后备人才1017人,毕业生留鲁就业率92.16%。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9项,获评全国资源建设优势学校。 科教融汇、多元协同,搭建高能级创新服务平台。创新“平台-项目-成果-绩效”管理服务体系,支持教师“入平台、做项目、带学生、出成果”,教学化改造典型项目与服务发展水平同步提升。建成省级以上协同创新中心等“产教研创”平台67个,获批全国首批智能制造产业人才基地。 产业引领、内涵固基,建成高水平特色专业集群。主动对接区域产业布局,优化调整专业至43个。石油化工技术专业被中国科教评价网(金平果)评为全国高职院校同类专业第一。自主设定产业学院、现场工程师项目等专业群的5个发展要件,发挥石油化工技术专业群示范引领作用,建成省级高水平专业群4个,形成“144”梯次发展格局。 德才并重、双向培育,建成高素质双师教师团队。实施“五项工程”,开展“三说”活动,全员入企实践锻炼,培育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291人次;特聘大国工匠等技能人才251名。获评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技术能手等54人次,建成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省级教学创新团队等9个。 产教融合、体系重构,高点筑成校企命运共同体。创新“四大机制”,建成产业学院14个,牵头成立全国性产教融合共同体2个、市域产教联合体2个。深入开展“百千万”工程,2023年,230家政府机关、872家企业到校交流洽谈,捐赠现金600余万元。入选教育部校企合作典型案例,获评山东省校企合作办学示范校。 精准对接、支撑有力,形成服务区域高端化品牌。创新“242”科研组织管理模式,重服务、强转化,实现技术服务收入3400余万元。完成社会培训25万人次、到款额7400万元。“学历+能力”“教师+技师”“平台+讲台”,培养专科以上学历乡土人才,村均2.7人。获评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招生先进单位、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校。 机制创新、文化赋能,形成高效能内部治理体系。加强全国知名专家战略咨询,创新“一二三四五六”工作路径,构建“师生共治、和谐共长”文化体系。重业绩、强激励,299人获聘高级职称,其中,2人由讲师直聘正教授,2023年调整干部96人。获评国管局能源节约示范案例、省教育评价改革试点校,2023年山东省办学质量考核跃居第8名。 数智汇能、绿色转型,高规格建成信息化标杆校。加强数字校园建设,着力提升数据治理水平,建成超融合服务平台、“虚拟化”大数据中心,接入全国职教智慧大脑院校中台,开发学生培养“全链条”智慧管理系统。着力提升师生数字化素养,建设国家级教学资源库11个,建成省级以上在线课程34门、继续教育在线课程500余门,教学能力比赛获奖21项。获评山东省数字校园建设试点校。 标准对接、引企出海,高品质提升国际化影响力。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项,建设突尼斯海外分校、中肯鲁班工坊等海外教学基地5处,向坦桑尼亚等国家输出职业标准9项,获坦桑尼亚职业教育杰出贡献奖。获推参评全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教育资源项目,获批“中文+职业技能”教学资源建设项目,建成优质资源输出高地。 专本一体、双创示范,贡献高标准改革东职方案。出版职教本科研究专著2部,参与制订全国职教本科专业标准4个。专创融合实践成果,入选教育部创新创业十大典型案例;团队负责人受邀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作专题报告。 开放融合、名师领航,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稳居高点位。发扬时任我校计算机系主任杨欣斌教授(现任深职大党委书记)创新精神,现任专业群负责人获评教育部“三名”计划培养对象,与百度、山东大学牵头成立全国人工智能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承办国赛2项,牵头制定职教本科标准1项。 学校正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国工匠”的重要讲话精神,锚定职教强国的战略支点,认真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锐意改革创新,矢志跨越发展,正加快塑成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职业技术大学而团结奋斗,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数据截止到2024年6月)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是漳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职院校,前身为创办于1984年的漳州职业大学。2002年4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1979年建校的省部级重点中专漳州农业机械学校并入漳州职业大学,正式更名为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先后获评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教育部第一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院校”。现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拥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6万人,教职工868人,高级职称261人,博士41人,“双师型”教师511人;省级教学团队7个,省级教学名师13名,省级专业带头人21名。占地面积942644.56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02404.49万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1005.04万元。
在漳州市政府的重视牵头下,学校以内涵建设为主线,积极探索校企深度合作,立足市委市政府产业发展的部署要求,与漳州各县(区)建立了校地战略合作,围绕县、区需求提供人才技术支持,漳州市河长制研究院、应急管理学院、乡村振兴学院、工匠研究院、退役军人教育学院、数字社区教育学院等相继落户我校,古雷石油化工学院校区也正式批复挂牌筹建。发挥食品工程、智能制造等七大专业群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优势,组建漳州市食品产业研究院,牵头成立漳州智能制造职教集团,推动校企深度融合,牵头组建全国数字工业、福建省食品休闲食品(福建省食品职教集团)、半导体光电三个产教融合共同体;“漳州古雷石化市域产教联合体”,智能制造、文旅、食品三个省级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校企共建真实性教学酒店实践中心”项目入选全国文化艺术职业教育和旅游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农产品智能加工制造专精特新产业学院”获工信部立项建设,与三宝钢铁集团等数十家漳州知名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共建“华为信息与网络(ICT)技术学院”“神悦科技学院”“冻干食品产业学院”“京东产业学院”“三宝科技学院”“漳州冠军制造产业学院”“漳州市巾帼学院”等。同时,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双主体”办学,与福建省泷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混合所有制“泷澄建筑产业学院”,并成功入选福建省第二批高职院校产业学院试点项目。2023年,入选全国“校企合作,双百计划”典型案例、全国旅游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示范案例各1个。
安徽高考390分左右物理类能上什么专科学校(2025好大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