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陕西高考610分左右能报考上什么大学(文科)

更新:2025-03-09 13:53:20 新高考网

2025年陕西高考历史类610分左右(608分、609分、610分、611分、612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报考?陕西文科考生610分能上的好大学都有哪些?

2025陕西高考610分左右能报考上什么大学(文科)

参考陕西省考试院发布的2024年陕西高考分数线,陕西文科考生的本一批分数线为488分。陕西文科610分已经达到本一批次录取分数线,也就是说可以报考本一批次院校!

一、陕西高考610分(历史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陕西历史类610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6所):

省内:西安交通大学(最低600分)。

省外:南开大学(最低612分)、上海财经大学(最低611分)、华东师范大学(最低610分)、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最低609分)、浙江大学(国家专项)(最低613分)。

二:陕西历史类610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35所)

根据快志愿平台提供的数据,2024年陕西文科考生中,高考成绩为610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围是第310名到第335名,共有26名考生分数相同,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可以填报哪些大学!

1、2025陕西历史类610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内)

排次院校名称属性最低分最低位次录取批次
1西安交通大学公办600554本一

2、2025陕西历史类610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外)

排次院校名称属性最低分最低位次录取批次
1武汉大学(国家专项)公办612294本一
2南开大学公办612295本一
3上海财经大学公办611308本一
4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公办610319本一
5华东师范大学公办610331本一
6同济大学公办609350本一
7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公办609343本一
8南京大学(国家专项)公办613268本一
9浙江大学(国家专项)公办613272本一
10中山大学公办607376本一

以上“2025年陕西高考历史类610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学”只列出了部分院校,还有很多不错的大学在陕西录取线都在610分左右(共有35所院校),完整名单请前往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查询,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及专业。

三:陕西历史类610分适合报考的大学概况(部分)

华东师范大学简介:

立德树人,攀高行远。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组建的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学校始终秉承“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民族和社会的发展”这一崇高大学理想,恪守“求实创造,为人师表”的校训精神,全面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决策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按照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方案确定的建设目标路径,锚定卓越航标,践行“育人、文明、发展”使命,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以推动更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推进“三大卓越工程”(卓越育人工程、卓越学术工程、卓越服务工程)为重点,以“五个一流行动计划”(一流学科生态构筑计划、一流人才队伍引育计划、一流对外开放提质计划、一流治理能力提升计划、一流保障服务支撑计划)为支撑,构建卓越育人、卓越学术、卓越服务融通共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引领育人创新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建教育强国”和“以教育强国”的光荣事业做出持续性贡献,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历史性贡献!

学校理工科建有3个国家(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9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和高等学校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民政部研究中心,1个国家新闻出版署重点实验室,3个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和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2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工程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2个上海市前沿科学研究基地;学校文科拥有6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培育),1个教育部国别区域联合研究院,2个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1个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6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2个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1个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5个中央各部委等其他研究基地, 7个上海市社科创新基地(含1个上海市重点智库),6个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工作室,5个上海高校智库,10个上海高校“立德树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个上海市其他创新基地。现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0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学校主办、承办和合办各类中文期刊23种、英文期刊7种。学校拥有实体馆藏文献总量538.80万余册、各类电子文献数据库178个(490个子库)。学校积极对接、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教育集团以“卓越”为引领打造基础教育示范校、示范区,现有自办与合作举办的附属中小学、幼儿园共68所(正式招生办学)。学校继续教育坚持管办分离,探索培育高品质非学历教育项目,注重推进内涵式发展,统筹提升社会效能和经济效能。

浙江大学简介:

浙江大学是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3个门类,设有7个学部、40个专业学院(系)、1个工程师学院、2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7家直属附属医院。学校现有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舟山、海宁等7个校区,占地面积7390613平方米,图书馆总藏书量808.6万册。截至2023年底,学校有全日制学生67656人、国际学生5514人、教职工9557人,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全职院士27人、中国工程院全职院士21人、文科资深教授1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3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10人。2022年,浙江大学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21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绝大多数学科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取得可喜进步。

浙江大学注重精研学术和科技创新,主动服务重大战略需求,加快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了一批开放性、国际化的高端学术平台,汇聚了各学科的学者大师和高水平研究团队,产出了以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势头强劲,《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中华礼藏》、敦煌学等文化传承创新成果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中山大学简介:

今日的中山大学,由1952年院系调整后分设的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于2001年10月合并而成。通过部省共建,在国家、地方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下,中山大学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形成了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办学特质。

2023年学校科研经费超41亿元,学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期获资助项目数1010项,立项数连续八年排名全国高校前三;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3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8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常规专项立项项目21项和课题90项,立项经费逾5亿元;立项政府间/战略性合作项目5项。学校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继续保持领先优势,特别在国社科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的立项率上有明显提升。2023 年国社科重大项目立项数位于全国高校并列第8,立项率近50%,较往年提升21%;国社科重点项目立项率较往年提升11%。学校建有一批科技创新能力强、国内外学术影响力高的科研创新平台。医疗规模和实力居全国领先行列中山大学拥有10家实力强劲的附属医院,其中7家为综合性医院,3家为专科医院,构成了门类齐全、设备先进、实力雄厚、优势互补的医疗救治服务网络体系。附属第一医院列全国第一梯队、华南第一;孙逸仙纪念医院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医院之一;肿瘤防治中心在国内排名第二;附属口腔医院在国内排名第三;中山眼科中心在多个榜单中眼科综合实力位列全国榜首,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教授于2019年11月被增选为中科院院士、肿瘤防治中心常务副主任、副院长马骏教授于2023年11月被增选为中科院院士;中山大学强大的医疗体系已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领航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