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考575分算什么水平(全省排名多少位次)

更新:2025-03-28 17:10:34 新高考网

四川高考575分难吗?在四川高考575分什么概念?575分在四川省能排多少名?以下为新高考网整理的历年四川高考物理类和历史类575分在全省位次排名,一起来看看四川高考575分以上有多少人,能上什么大学,以供2025届考生填报志愿参考!

四川高考575分算什么水平(全省排名多少位次)

一:在四川高考575分算什么水平(近三年)

高考575分在四川省算高吗?能排第几名?根据四川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一分一段档次表可知:

1、2024年四川高考575分排名

理科: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44684-45579名,同分人数896人,超出本一批分数线36分(本一批539分),已经超出了四川省84%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文科: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4214-4379名,同分人数166人,超出本一批分数线46分(本一批529分),已经超出了四川省97%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2024年四川高考本一批为理科539分、文科529分。若是理科考生,四川省575分已经达到本一批次线了;若是文科考生,四川省575分也已经达到本一批次线了,在填报志愿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规划,挑选一个好院校或者一个好专业!

2、2023年四川高考575分排名

文科: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4019-4205名,同分人数187人,超出本一批分数线48分(本一批527分),已经超出了四川省97%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理科: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36338-37009名,同分人数672人,超出本一批分数线55分(本一批520分),已经超出了四川省87%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3、2022年四川高考575分排名

文科: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5388-5629名,同分人数242人,超出本一批分数线37分(本一批538分),已经超出了四川省97%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理科: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31973-32627名,同分人数655人,超出本一批分数线60分(本一批515分),已经超出了四川省87%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二:四川高考575分能上的大学

1、历史类

2025年四川历史类575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7所):

省内:四川农业大学(最低567分),西南财经大学(中外合作)(最低566分),四川大学(美术类专业)(最低571分)。

省外:东北师范大学(会计中外合作)(最低566分),西南大学(定向)(最低575分),重庆大学(民族班)(最低574分),武汉理工大学(中外合作)(最低572分)。

2、物理类

2025年四川物理类575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8所):

省内: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最低568分),四川师范大学(会计学专业)(最低575分),西南交通大学(安全类)(中外合作)(最低575分)。

省外:陕西师范大学(艺术类专业)(最低574分),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最低573分),重庆交通大学(最低570分),湖北工业大学(最低573分),内蒙古大学(最低567分)。

附:四川高考575分院校推荐

四川师范大学

2024年四川师范大学在四川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529分(本一)、物理类539分(本一)。

四川师范大学是四川省属重点大学、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及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是四川省举办本科师范教育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学校现有3个校区,分别是位于四川省省会——成都市的狮子山校区、成龙校区和位于成渝地区发展腹地遂宁市的遂宁校区。

学科门类齐全。学校是全国首批硕士授权单位,第十批博士授权单位,举办有文学、理学、工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交叉学科等十二个学科门类。建设有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数学、心理学、中国史、物理学、化学),2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个博士后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心理学、数学),4个ESI全球前1%学科(化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工程学),5个四川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建设学科(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艺术学、外国语言文学),82个本科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5个);建设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1个,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1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培育)1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5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四川历史名人文化研究中心2个,全省重点中华文化研究院1个,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四川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2个,四川省新型智库1个,四川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四川省高校区域和国别重点研究基地2个,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