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青海高考物理类515分左右(513分、514分、515分、516分、517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报考?青海理科考生515分能上的好大学都有哪些?
参考青海省考试院发布的2024年青海高考分数线,青海理科考生的本一批分数线为343分。青海理科515分已经达到本一批次录取分数线,也就是说可以报考本一批次院校!
2025年青海物理类515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5所):
省外:中央民族大学(藏汉双语授课)(最低515分)、华东理工大学(最低513分)、中国农业大学(最低518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最低511分)、南方医科大学(最低510分)。
根据快志愿平台提供的数据,2024年青海理科考生中,高考成绩为515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围是第1404名到第1447名,共有44名考生分数相同,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可以填报哪些大学!
2025青海物理类515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称 | 属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批次 |
---|---|---|---|---|---|
1 | 北京交通大学 | 公办 | 515 | 1447 | 本一 |
2 | 中央民族大学(藏汉双语授课) | 公办 | 515 | 1447 | 本一 |
3 | 中央财经大学 | 公办 | 513 | 1507 | 本一 |
4 | 华东理工大学 | 公办 | 513 | 1507 | 本一 |
5 | 中国农业大学 | 公办 | 518 | 1341 | 本一 |
6 | 东南大学(民族预科班) | 公办 | 511 | 1568 | 本一 |
7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公办 | 511 | 1568 | 本一 |
8 | 南方医科大学 | 公办 | 510 | 1593 | 本一 |
9 | 四川大学(民族预科班) | 公办 | 509 | 1622 | 本一 |
10 | 苏州大学 | 公办 | 509 | 1622 | 本一 |
以上“2025年青海高考物理类515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学”只列出了部分院校,还有很多不错的大学在青海录取线都在515分左右(共有35所院校),完整名单请前往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查询,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及专业。
北京交通大学简介:
北京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交通运输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成绩斐然,为国家与行业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学校有博士生3143人、硕士生10524人、本科生17253人,成人学生2350人,来华留学生全年累计1495人。近三届本科教学成果奖评选,获评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研究生教学成果奖评选,获评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评选,获评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学校首批入选教育部“101”计划试点高校,计算机科学基地获批国家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软件学院获批国家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学校有4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3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3个专业通过国家土建类专业评估,3个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培养项目。学校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7个;建有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3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获评“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学校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7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5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6门;获评首届全国优质教材主编4本、教育部战略性新兴领域“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体系建设团队1个。学校实施“高原”“高峰”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依托詹天佑学院开展“1+2+5”本研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基础学科科学研究拔尖人才及优势学科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实施产学联合培养“知行”计划,围绕国家发展急需,培养卓越工程人才。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本科生深造率近70%,学校首批获评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学生艺术团排演的大学生版《长征组歌》和原创话剧《茅以升》已成为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学校体育运动蓬勃发展,高水平运动队和普通学生代表队成绩斐然,2023年获全国冠军2项、亚军1项、季军3项,北京市冠军40项、亚军32项、季军45项。
东南大学简介:
东大新闻学校概况学校简介历史沿革历任领导现任领导组织机构标识系统东大校历院系设置师资力量两院院士风采研究生导师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科研院科研机构技术转移中心科技园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招生就业本科生研究生就业办海外教育学院图书档案图书馆档案馆校史馆吴健雄纪念馆快速链接
学校牵头建设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依托共建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牵头建设1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共建1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牵头建设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1个国家产教融合平台、1个前沿科学中心、1个2011国家协同创新中心、2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7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1个科技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3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国家级文科平台、2个江苏省重点高端智库,1个江苏省重点培育智库。
南方医科大学简介:
南方医科大学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创建于1951年,1979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8月整体移交广东省,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现有广州和顺德两个校区。学校是广东省首批5所省属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中唯一的医学院校,全国首批“部委省”共建医科高校,全国首批开设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博连读)的8所高校之一,全国首批卓越医生、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学校连续3年入选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行榜500强,2023年入围全球前400强。
学科建设:拥有5个国家重点及培育学科、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0个广东省重点学科;14个学科入围ESI全球前1%,其中临床医学入围全球前0.5‰、药理学与毒理学入围ESI全球前1‰,ESI总体排名位居全国第46。现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形成了以医学为主,理学、工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