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内蒙古高考物理类590分左右(588分、589分、590分、591分、592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报考?内蒙古理科考生590分能上的好大学都有哪些?
参考内蒙古考试院发布的2024年内蒙古高考分数线,内蒙古理科考生的本一批分数线为471分。内蒙古理科590分已经达到本一批次录取分数线,也就是说可以报考本一批次院校!
2025年内蒙古物理类590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5所):
省外:北京交通大学(最低592分)、中国政法大学(最低591分)、华东理工大学(最低590分)、南京理工大学(最低589分)、山西中医药大学(最低588分)。
根据快志愿平台提供的数据,2024年内蒙古理科考生中,高考成绩为590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围是第5260名到第5370名,共有111名考生分数相同,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可以填报哪些大学!
2025内蒙古物理类590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称 | 属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批次 |
---|---|---|---|---|---|
1 | 东南大学(B) | 公办 | 592 | 5146 | 本一B |
2 |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类)(中外合作) | 公办 | 592 | 5146 | 本一A |
3 | 北京交通大学 | 公办 | 592 | 5146 | 本一A |
4 | 中国政法大学 | 公办 | 591 | 5259 | 本一A |
5 | 中央财经大学(B) | 公办 | 590 | 5370 | 本一B |
6 | 华东理工大学 | 公办 | 590 | 5370 | 本一A |
7 | 南京理工大学 | 公办 | 589 | 5508 | 本一A |
8 | 山西中医药大学 | 公办 | 588 | 5642 | 本一A |
9 | 北京邮电大学(B) | 公办 | 593 | 5045 | 本一B |
10 | 上海财经大学 | 公办 | 593 | 5045 | 本一A |
以上“2025年内蒙古高考物理类590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学”只列出了部分院校,还有很多不错的大学在内蒙古录取线都在590分左右(共有42所院校),完整名单请前往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查询,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及专业。
北京交通大学简介:
北京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交通运输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把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提高办学实力的关键,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全校在职教职工3233人,其中专任教师2039人(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1472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1959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6人,各类国家人才计划入选教师76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2人。
华东理工大学简介:
学校现有徐汇和奉贤两个校区,占地总面积2127亩,各类建筑总面积93万平方米,图书馆总藏书量354万册。建有分析测试中心、珠宝检测中心等国家级计量认证单位。学校已连续13次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校园)”光荣称号。
学校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6万余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5万余人。现有教职员工近300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1人,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俄罗斯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人才140余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拥有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等高水平创新团队11个,一大批中青年学者崭露头角。
南京理工大学简介:
南京理工大学是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由创建于1953年的新中国军工科技最高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分建而成,经历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华东工程学院、华东工学院等发展阶段,1993年更名为南京理工大学。1995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获批成立研究生院;2011年,获批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7年,学校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2018年,王泽山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同年,学校成为工信部、教育部、江苏省共建高校。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厚德博学”的办学理念,秉持“进德修业,志道鼎新”的校训,弘扬“团结、献身、求是、创新”的校风,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社会进步为使命,为党育英才、为国铸利器,围绕陆海空天信融合发展,向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领军人才集聚。具有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权和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审批权。现有教职工3600余人,专任教师24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1600余人。高层次人才700余人,包括:两院院士27人,外国院士4人,国家级领军人才67人,国家级青年人才12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3人,国家级“万人计划”教学名师5人,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先进个人1人,“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4人,国家级、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6人等。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教育部创新团队5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2个、工信部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3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1个、江苏省创新团队39个。学校先后入选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首批江苏省课程思政示范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