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青海高考物理类375分左右(373分、374分、375分、376分、377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报考?青海理科考生375分能上的好大学都有哪些?
参考青海省考试院发布的2024年青海高考分数线,青海理科考生的本一批分数线为343分。青海理科375分已经达到本一批次录取分数线,也就是说可以报考本一批次院校!
2025年青海物理类375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
省内:青海民族大学(最低359分)、青海理工学院(最低358分)、青海大学(民族预科班)(最低354分)、青海师范大学(民族预科班)(最低353分)、青海民族大学(民族预科班)(最低350分)。
省外:山东中医药大学(最低377分)、河南农业大学(最低376分)、湖南工商大学(最低375分)、承德医学院(最低374分)、烟台大学(最低373分)。
根据快志愿平台提供的数据,2024年青海理科考生中,高考成绩为375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围是第12609名到第12731名,共有123名考生分数相同,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可以填报哪些大学!
1、2025青海物理类375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内)
排次 | 院校名称 | 属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批次 |
---|---|---|---|---|---|
1 | 青海民族大学 | 公办 | 359 | 15100 | 本一 |
2 | 青海理工学院 | 公办 | 358 | 15256 | 本一 |
3 | 青海大学(民族预科班) | 公办 | 354 | 15866 | 本一 |
4 |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预科班) | 公办 | 353 | 16023 | 本一 |
5 | 青海民族大学(民族预科班) | 公办 | 350 | 16474 | 本一 |
2、2025青海物理类375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称 | 属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批次 |
---|---|---|---|---|---|
1 | 华北理工大学 | 公办 | 377 | 12469 | 本一 |
2 | 山东中医药大学 | 公办 | 377 | 12469 | 本一 |
3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公办 | 376 | 12608 | 本一 |
4 | 河南农业大学 | 公办 | 376 | 12608 | 本一 |
5 | 厦门理工学院 | 公办 | 375 | 12731 | 本一 |
6 | 湖南工商大学 | 公办 | 375 | 12731 | 本一 |
7 | 浙江师范大学 | 公办 | 374 | 12884 | 本一 |
8 | 承德医学院 | 公办 | 374 | 12884 | 本一 |
9 | 华侨大学 | 公办 | 373 | 13034 | 本一 |
10 | 烟台大学 | 公办 | 373 | 13034 | 本一 |
以上“2025年青海高考物理类375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学”只列出了部分院校,还有很多不错的大学在青海录取线都在375分左右(共有174所院校),完整名单请前往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查询,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及专业。
青海民族大学简介:
青海民族大学创建于1949年12月12日,是新中国第一所民族院校,是青藏高原上的第一所高等学府。1956年9月经国务院正式定名为青海民族学院。学校于1979年招收藏语言文学、民族史专业硕士研究生,1981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批硕士学位授权,是改革开放后全国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也是青海省最早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单位。2009年更名为青海民族大学。2011年,青海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委签订协议共建青海民族大学。2018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和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和民族地区发展,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共发展、与青海共命运,谱写了青海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气壮山河的精彩华章。
学校始终扎根青海大地,立足时代前沿,服务国家战略,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理论和现实价值的标志性成果。近5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04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3项、重点项目8项、冷门“绝学”项目5项,教育部重大招标攻关项目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1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366项;出版专著教材324部,发表论文2550篇,为各级政府提供智库报告64篇。现有教育部国别区域研究备案中心中亚-土库曼斯坦研究中心1个,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青藏高原民族研究基地、国家民委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基地、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青海基地、青藏高原语言文学重点研究基地、青藏高原环境资源法学重点研究基地、青藏高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重点研究基地等7个国家级科研机构和喜马拉雅山地国家研究中心等2个国家民委区域国别研究中心,拥有民族研究所、青海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等9个省级科研机构和29个校级科研机构。成立“青海省人民政府-天津大学 双碳研究院”、“青海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青海民族大学-天津大学 中华民族艺术研究院”、“青海民族大学-厦门大学 青海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区域国别研究院”“青藏高原蕨麻产业研究院”6个高层级科研机构。有国家民委青藏高原资源化学与生态环境保护、青藏高原藏药资源保护与开发、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等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青海省联合实验室和1个与天津大学联合共建实验室、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1个院士工作站、1个院士工作室、1个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1个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编辑出版《青海民族研究》《青海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藏文版)和《青藏高原论坛》等4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青海民族研究》《青海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入选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南京大学中文社科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核心期刊目录。
华北理工大学简介:
华北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医为主,文、理、经、管、法、艺、教等多科性协调发展,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及留学生教育等教育层次和类别的省属重点骨干大学、河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河北省文明校园。
坚持人才兴校发展战略,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3450余人。学校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高端人才、燕赵学者、省管专家等优秀人才100余人。
山东中医药大学简介:
山东中医药大学简介(2024年5月)山东中医药大学原为山东中医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新中国早期建立的中医药高等学府之一。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197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点,1981年成为山东省重点高校,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点,1996年更名为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学校主体搬迁至扁鹊故里长清。
科技驱动、协同创新,科研创新长足发展。学校连续两年首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现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2个全国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拥有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平台(山东)中药单元平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特色疗法评价推广中心落户学校。先后建设青岛中医药科学院、中医药创新研究院、鲁澳中医药产业研究院、山东省中医药健康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成立全球首家石墨烯医学研究院、全国首家中医药抗病毒研究基地。现有实验室面积12.47万平方米,青岛中医药传承创新基地实验室面积3.2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总值达9.37亿元。
2022年天津高考多少分能上武汉大学?(附2017~2021年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