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河南高考645分能报考上什么样的大学(理科)

更新:2025-01-27 13:02:34 新高考网

2025年河南高考物理类645分左右(643分、644分、645分、646分、647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报考?河南理科考生645分能上的好大学都有哪些?

2025河南高考645分能报考上什么样的大学(理科)

参考河南省考试院发布的2024年河南高考分数线,河南理科考生的本一批分数线为511分。河南理科645分已经达到本一批次录取分数线,也就是说可以报考本一批次院校!

一、河南高考645分(物理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河南物理类645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5所):

省内:郑州大学(其他单列)(最低626分)。

省外:中山大学(最低647分)、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最低646分)、天津大学(最低645分)、电子科技大学(最低643分)。

二:河南物理类645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57所)

根据快志愿平台提供的数据,2024年河南理科考生中,高考成绩为645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围是第4552名到第4744名,共有193名考生分数相同,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可以填报哪些大学!

1、2025河南物理类645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内)

排次院校名称属性最低分最低位次录取批次
1郑州大学(其他单列)公办62610188本一

2、2025河南物理类645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外)

排次院校名称属性最低分最低位次录取批次
1中山大学公办6474332本一
2同济大学(较高收费)公办6464551本一
3同济大学(医护类)公办6464551本一
4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公办6464551本一
5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公办6464551本一
6天津大学公办6454744本一
7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较高收费)公办6435177本一
8南开大学(其他单列)公办6435177本一
9电子科技大学公办6435177本一
10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公办6464551本一

以上“2025年河南高考物理类645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学”只列出了部分院校,还有很多不错的大学在河南录取线都在645分左右(共有57所院校),完整名单请前往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查询,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及专业。

三:河南物理类645分适合报考的大学概况(部分)

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简介:

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是电子科大两个校区之一,位于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北路二段。占地800余亩,建有现代化的运动场、体育馆等体育设施。

天津大学简介:

天津大学(Tianjin University),简称天大,其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之先河。“甲午战争”失败后,学校在“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以设立学堂为先”的办学宗旨下,由清光绪皇帝御笔朱批,创建于天津,由盛宣怀任首任督办。学校初名北洋大学堂,内设头等学堂(大学本科)和二等学堂(大学预科),头等学堂设四个学门:律例、工程、矿务和机器。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遵教育部令学校西迁,9月10日与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和北平研究院共同组建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3月,临大改称“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8年7月,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改组为国立西北大学、国立西北工学院、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和国立西北医学院。其中,北洋工学院与北平大学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和私立焦作工学院合组国立西北工学院,校址设在陕西省城固县。抗战时期,学校各界校友要求恢复国立北洋工学院,国民政府行政院于1942年12月将原浙江省立英士大学升格为国立,将其工学院划出并独立为国立北洋工学院。1944年李书田在西安筹建了北洋工学院西京分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简介:

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始建于1920年,1951年被确定为全国学习国外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样板大学之一,1954年进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所高校行列,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学校于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1999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985工程”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2000年与同根同源的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哈工大,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名单,2022年8个学科入选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学校拥有9个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6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学校有10个一级学科排名位居全国前五位,其中力学学科排名全国第一。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哈工大共有17个学科位列A类,学科优秀率(A类学科占授权学科的比例)位列全国第六位,A类学科数量位列全国第八位,工科A类数量位列全国第二位。现有两院院士39人(含双聘)、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04人、国家级青年人才225人,荣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威海校区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前沿,积极推进有组织的科研,稳步推进车船海等特色学科建设。与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威海市政府共建国家首个浅海海上综合试验场,拥有对海监测与信息处理工信部重点实验室、海洋无人系统跨域协同与综合保障实验室、海洋工程材料及深加工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重点实验室或研究中心39个。近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奖28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