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考465分全省排名多少位次(算什么水平)

更新:2023-11-02 16:04:49 新高考网

安徽高考465分难吗?在安徽高考465分什么概念?465分在安徽省能排多少名?以下为新高考网整理的历年安徽高考理科和文科465分在全省位次排名,一起来看看安徽高考465分以上有多少人,能上什么大学,以供2024届考生填报志愿参考!

安徽高考465分全省排名多少位次(算什么水平)

一:在安徽高考465分算什么水平(近三年)

高考465分在安徽省算高吗?能排第几名?根据安徽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一分一段档次表可知:

1、2023年安徽高考465分排名

文科: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39146-39657名,同分人数512人,超出本二批分数线25分(本二批440分),已经超出了安徽省73%的考生,属于中等水平。

理科: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119686-120852名,同分人数1167人,超出本二批分数线38分(本二批427分),已经超出了安徽省59%的考生,属于中等水平。

2023年安徽高考本二批为文科440分、理科427分。若是文科考生,安徽省465分已经达到本二批次线了;若是理科考生,安徽省465分也已经达到本二批次线了,在填报志愿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规划,挑选一个好院校或者一个好专业!

2、2022年安徽高考465分排名

理科: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126335-127606名,同分人数1272人,超出本二批分数线30分(本二批435分),已经超出了安徽省54%的考生,属于中等水平。

文科: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62184-62837名,同分人数654人,超出专科批分数线265分(专科批200分),已经超出了安徽省56%的考生,属于中等水平。

3、2021年安徽高考465分排名

理科: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110848-111764名,同分人数917人,超出本二批分数线50分(本二批415分),只超出了安徽省44%的考生,属于较差水平。

文科: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87925-88522名,同分人数598人,超出专科批分数线265分(专科批200分),已经超出了安徽省59%的考生,属于中等水平。

二:安徽高考465分能上的大学

1、历史类

2024年安徽历史类465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

省内:池州学院(最低457分),铜陵学院(最低460分),皖南医学院(最低464分),滁州学院(中外合作)(最低455分),淮北理工学院(最低461分)。

省外: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最低458分),嘉应学院(最低459分),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最低464分),齐齐哈尔大学(最低460分),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最低463分)。

2、物理类

2024年安徽物理类465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

省内:池州学院(最低457分),皖南医学院(最低464分),安徽科技学院(中外合作)(最低461分),淮北理工学院(最低461分),合肥城市学院(最低462分)。

省外: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最低463分),南阳师范学院(最低456分),西安培华学院(最低461分),黄河科技学院(最低465分),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最低464分)。

附:安徽高考465分院校推荐

嘉应学院

2023年嘉应学院在安徽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476分(本二)、理科459分(本二)。

嘉应学院是一所具有百年师范教育历史的广东省属全日制公办本科高校,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叶剑英元帅的故乡、著名革命老区、全域属原中央苏区,且享有“世界客都”“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等美誉的广东省梅州市。学校面向15个省(市、区)招生,现有普通全日制学生2.8万余人,成教学生近万人。学科专业综合,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法学、医学等11个学科门类,有省级重点学科7个;现有21个二级学院,本科专业60个,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一流专业6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7个、省级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3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3个,其中,小学教育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临床医学专业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软件工程通过IEET工程教育认证;现有4个校区,本部设在江北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800多亩,建筑面积61.98万平方米,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是求知治学的理想园地。

——主动作为,服务地方。学校扎根梅州办大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现与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共建广东省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与广东省纪委监委共建广东省高校廉政研究中心;与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市委党史研究室共建“苏区精神(广东)研究中心”;与梅州市委宣传部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市人大常委会共建“梅州市地方立法与研究基地”;与梅州市、中山大学等共建“知识产权学院”“粤东北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振兴研究院”“区域地理环境模拟与智能决策研究院”“国家超算广州中心梅州分中心”“大数据研究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微纳电子材料联合研究中心”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近年来,学校主动对接梅州8个县(市、区)的政府、企事业单位,先后选派省市科技特派员500多人次,与梅州市300多家企事业单位开展校企合作;与地方行业、企业共建“产业学院”,主动服务梅州足球特区、陶瓷产业群建设。成立“教师教育发展中心”,做大做强粤东北基础师资教育培训。

——传扬文化,使命担当。学校以传扬文化为使命,在文化传承中打造发展特色。依托“苏区精神(广东)研究中心”“广东省原中央苏区研究中心”,构建起课堂教学、校园文化、主题社会实践和网络教学“四位一体”的红色文化育人体系;开展了大量地方党政部门干部的培训工作,为传承红色基因,挖掘红色资源作出积极贡献。《客家音乐文化》项目获批广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助力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学校成立了客家研究院(含客商研究院)、客家学院,设立了“客家文化研究基地”,获批首个“全国性客家学研究团体——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客家学专业委员会”;配合梅州市举办了“世界客商大会”“世界客家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活动,承办了“海峡两岸客家文化论坛”等活动;每年召开客家研究专题夏令营,举办客家学论坛,组织师生进行红色文化研学、开展“弘扬苏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系列主题活动,举办“苏区精神大讲堂”,传承和弘扬原中央苏区老区精神、优秀客家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