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安徽高考680分左右能报考上什么大学(物理类)

更新:2024-12-30 09:50:22 新高考网

2025年安徽高考物理类680分左右(678分、679分、680分、681分、682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报考?安徽物理类考生680分能上的好大学都有哪些?

2025安徽高考680分左右能报考上什么大学(物理类)

参考安徽省考试院发布的2024年安徽高考分数线,安徽物理类考生的本科批分数线为465分。安徽物理类680分已经达到本科批次录取分数线,也就是说可以报考本科批次院校!

一、安徽高考680分(物理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安徽物理类680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6所):

省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最低680分)。

省外:复旦大学(最低681分)、北京大学医学部(最低680分)、南京大学(最低678分)、北京理工大学(最低676分)、哈尔滨工业大学(最低674分)。

二:安徽物理类680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46所)

根据快志愿平台提供的数据,2024年安徽物理类考生中,高考成绩为680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围是第541名到第601名,共有61名考生分数相同,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可以填报哪些大学!

1、2025安徽物理类680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内)

排次院校名称属性最低分最低位次录取批次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办680601本科

2、2025安徽物理类680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外)

排次院校名称属性最低分最低位次录取批次
1复旦大学公办681537本科
2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办680545本科
3南京大学公办678706本科
4南京大学公办678675本科
5中国人民大学公办676793本科
6北京理工大学公办676835本科
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办6741000本科
8浙江大学医学院公办6741021本科
9哈尔滨工业大学公办6741053本科
10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公办6731127本科

以上“2025年安徽高考物理类680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学”只列出了部分院校,还有很多不错的大学在安徽录取线都在680分左右(共有46所院校),完整名单请前往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查询,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及专业。

三:安徽物理类680分适合报考的大学概况(部分)

复旦大学简介:

复旦大学校名取自《尚书大传》之“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始创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1917年定名为复旦大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上海医科大学前身是1927年创办的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2000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目前,学校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2个学科门类;2021年,学校20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比首轮增加3个入选学科。

复旦大学拥有世界一流的办学声誉,全球声誉位居世界前50,位于中国内地前列;在全国第五轮一级学科评估中建设成效显著提升。文、社、理、工、医五大学科门类均有较高国际声誉,位居世界前100。学校共有20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率先启动建设全国首个“交叉学科”门类一级学科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13个学科入选上海市高峰学科建设。学校致力于以最佳状态持续稳定奉献文明进步,积极落实17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综合影响力位居世界高校前列,并在SDG7(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和SDG8(体面工作和经济增长)等领域中获得全球公认的突出性成就。在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中,61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北京大学医学部简介:

北京大学医学部地处北京市海淀区,前身是创建于1912年的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是中国政府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办的第一所专门传授西方医学的国立医学校。1996年,通过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项目论证。2000年,与北京大学合并,同年启动“985”计划,随着与校本部的深度融合发展,医学取得长足进步。近年来,在“双一流”建设支持下,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北大医学办学111年来,秉承“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热忱服务的献身精神”的校风,坚持“明德为先、厚道为蕴、尚仁为本、出新为常”的办学精神,把办学与服务国家的使命融为一体,助力我国现代医学日新月异的发展。如今,北大医学接续奋斗,将努力成为医学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旗帜,医学卓越人才培养和精英人才集聚的基地,医学科技创新发现和技术发明的策源地,重大疾病防控、诊疗和临床研究中心,新药创新研发和转化基地,卫生政策和健康管理的智库,医学教育和医学科技的国际合作中心。

北京理工大学简介:

学校建筑总面积超300万平方米。设有22个专业学院、7个书院以及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等8个新型教研机构,设有29个基层党委、2个党总支、1个直属党支部。

(数据截至2024年8月1日,责任单位:党委宣传部、党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