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考630分算什么水平(全省排名位次多少)

更新:2024-01-03 13:43:16 新高考网

陕西高考630分难吗?在陕西高考630分什么概念?630分在陕西省能排多少名?以下为新高考网整理的历年陕西高考理科和文科630分在全省位次排名,一起来看看陕西高考630分以上有多少人,能上什么大学,以供2024届考生填报志愿参考!

陕西高考630分算什么水平(全省排名位次多少)

一:在陕西高考630分算什么水平(近三年)

高考630分在陕西省算高吗?能排第几名?根据陕西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一分一段档次表可知:

1、2023年陕西高考630分排名

文科: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241-247名,同分人数7人,超出本一批分数线141分(本一批489分),已经超出了陕西省99%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理科: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2540-2622名,同分人数83人,超出本一批分数线187分(本一批443分),已经超出了陕西省98%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2023年陕西高考本一批为文科489分、理科443分。若是文科考生,陕西省630分已经达到本一批次线了;若是理科考生,陕西省630分也已经达到本一批次线了,在填报志愿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规划,挑选一个好院校或者一个好专业!

2、2022年陕西高考630分排名

文科: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59-65名,同分人数7人,超出本一批分数线146分(本一批484分),已经超出了陕西省99%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理科: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1656-1718名,同分人数63人,超出本一批分数线181分(本一批449分),已经超出了陕西省97%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3、2021年陕西高考630分排名

文科: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342-357名,同分人数16人,超出本一批分数线131分(本一批499分),已经超出了陕西省99%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理科: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2084-2147名,同分人数64人,超出本一批分数线187分(本一批443分),已经超出了陕西省97%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二:陕西高考630分能上的大学

1、文科

2024年陕西文科630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6所):

省内:西安交通大学(最低628分)。

省外: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最低625分),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最低624分),南开大学(最低629分),中山大学(最低622分),厦门大学(最低621分)。

2、理科

2024年陕西理科630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6所):

省内:西安交通大学(最低628分)。

省外:厦门大学(最低621分),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最低625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最低622分),天津大学(最低620分),同济大学(最低627分)。

附:陕西高考630分院校推荐

厦门大学

2023年厦门大学在陕西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581分(本一)、理科548分(本一)。

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简称厦大(XMU) ,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 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 在建校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学校发来贺信。贺信指出,厦门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的大学。100年来,学校秉持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立校志向,形成了“爱国、革命、自强、科学”的优良校风,打造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建有思明校区、漳州校区、翔安校区和马来西亚分校,设有研究生院、6个学部以及33个学院(直属系)和16个研究院,形成了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12个学科门类的学科体系。拥有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设有32个博士后流动站;3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自主设置二级交叉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022年,教育学、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共6个学科入选国家公布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深入开展,已与境外259所高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与52所世界知名高校开展实质性交流合作。学校积极参与国际中文教育工作,已在五大洲的12个国家建设14所孔子学院和48个孔子课堂,是“双一流”建设高校中承建数量最多、孔子学院分布最广的中方合作院校之一。在对台交流方面,已成为台湾研究的重镇和两岸学术、文化交流的前沿。2014年7月,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奠基,成为中国首个在海外建设独立校园的大学,被中央媒体誉为镶嵌在“一带一路”上的一颗明珠;已开设22个本科专业、7个硕士专业、4个博士专业,在校生6000余人、教职员工500余人,生源主要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33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