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考530分算什么水平(全省排名多少位次)

更新:2023-10-12 08:58:06 新高考网

安徽高考530分难吗?在安徽高考530分什么概念?530分在安徽省能排多少名?以下为新高考网整理的历年安徽高考理科和文科530分在全省位次排名,一起来看看安徽高考530分以上有多少人,能上什么大学,以供2024届考生填报志愿参考!

安徽高考530分算什么水平(全省排名多少位次)

一:在安徽高考530分算什么水平(近三年)

高考530分在安徽省算高吗?能排第几名?根据安徽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一分一段档次表可知:

1、2023年安徽高考530分排名

文科: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11864-12156名,同分人数293人,超出本一批分数线35分(本一批495分),已经超出了安徽省91%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理科: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56405-57222名,同分人数818人,超出本一批分数线48分(本一批482分),已经超出了安徽省80%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2023年安徽高考本一批为文科495分、理科482分。若是文科考生,安徽省530分已经达到本一批次线了;若是理科考生,安徽省530分也已经达到本一批次线了,在填报志愿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规划,挑选一个好院校或者一个好专业!

2、2022年安徽高考530分排名

文科: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17000-17583名,同分人数584人,超出本一批分数线7分(本一批523分),已经超出了安徽省90%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理科: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55125-56053名,同分人数929人,超出本一批分数线39分(本一批491分),已经超出了安徽省75%的考生,属于中等水平。

3、2021年安徽高考530分排名

理科: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53903-54625名,同分人数723人,超出本一批分数线42分(本一批488分),已经超出了安徽省69%的考生,属于中等水平。

文科: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42519-43233名,同分人数715人,超出本二批分数线11分(本二批519分),已经超出了安徽省91%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二:安徽高考530分能上的大学

1、历史类

2024年安徽历史类530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

省内:安徽财经大学(最低525分),安徽工程大学(最低520分),安徽理工大学(最低524分),安徽理工大学(最低530分),安徽农业大学(最低520分)。

省外:浙江农林大学(中外合作)(最低522分),上海戏剧学院(最低521分),广西师范大学(最低523分),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最低520分),上海商学院(最低530分)。

2、物理类

2024年安徽物理类530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

省内:安徽农业大学(最低520分),安徽理工大学(最低524分),安徽工程大学(最低520分),安徽财经大学(中外合作)(最低521分),安徽理工大学(最低530分)。

省外: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最低524分),东北师范大学(最低525分),浙江科技学院(最低521分),大理大学(最低520分),烟台大学(最低524分)。

附:安徽高考530分院校推荐

安徽工程大学

2023年安徽工程大学在安徽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512分(本一)、理科500分(本一)。

安徽工程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省属多科性高等院校和安徽省重点建设院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项目建设高校,坐落在国家级开放城市芜湖。学校办学始于1935年安徽私立内思高级职业学校,历经芜湖电机制造学校(隶属于原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芜湖机械学校、安徽机电学院、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等办学阶段,2010年更名为安徽工程大学。2015年获批安徽省高校综合改革首批试点院校,2016年获批安徽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高校创新自主权改革试点单位,2019年获批安徽省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坚持“立足地方、服务安徽、辐射长三角”的服务面向,围绕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不断深化校地、校企及校友产学研合作,服务支撑“三地一区”建设,深入推动区域融合、校企融合、产教融合。与芜湖市共建安徽工程大学国际工程师学院,全力打造“国际化、工程化、企业化、多元化”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示范区、产学研用一体化科技孵化基地;共建安普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并获批安徽省首批新型研发机构。与地方共建宣城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意产业研究院、增材制造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与海螺集团、安徽叉车集团、奇瑞控股集团、古井集团、中国通服安徽公司、百度公司等国内大型知名企业开展产教融合深度合作。承担安徽省、芜湖市决策咨询项目30余项。与美、英、法、德、意、韩、日、泰、乌克兰、马来西亚等国和台湾地区的30余所知名大学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积极开展合作办学、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等活动。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创新驱动、开放办学、特色发展”战略,努力向着“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