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要考多少分才能上?
2024年大连理工大学最容易考上的是山西省(本科一批A段文科)考生,录取最低分数线是574分(分差58分);最难考上的是黑龙江省(本科批物理类)考生,录取最低分数线是648分(分差288分)。
2025年高考要考上大连理工大学:
1、辽宁(本科批)考生预测物理类618分、历史类602分能上。
2、宁夏(本科批)考生预测物理类595分能上。
3、天津(本科批)考生预测629分能上。
4、河北(本科批)考生预测物理类603分、历史类613分能上。
5、江苏(本科批)考生预测物理类638分、历史类607分能上。
其它省份预测,详见新高考网AI志愿填报助手。
究竟2025年需要考多少分能上大连理工大学?今年好不好考?比去年难还是更容易,以下为2024年大连理工大学多少分可以被录取的最低分数线,可对比参考。
招生省份(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分差 |
---|---|---|---|---|
辽宁(本科批) | 物理类 | 635 | 368 | 267 |
历史类 | 603 | 400 | 203 | |
中外合作办学(物理类) | 618 | 368 | 250 | |
重庆(本科批) | 物理类 | 656 | 427 | 229 |
中外合作办学(物理类) | 609 | 427 | 182 | |
重庆(本科提前批B段) | 国家专项计划(物理类) | 615 | - | - |
湖北(本科批) | 历史类 | 594 | 432 | 162 |
物理类 | 622 | 437 | 185 | |
国家专项计划(物理类) | 614 | 437 | 177 | |
天津(本科批A段) | 综合类 | 630 | 475 | 155 |
新疆(国家及地方专项、南疆单列、对口援疆计划本科一批次) | 南疆单列(理科) | 511 | 390 | 121 |
国家及地方专项(理科) | 519 | 390 | 129 | |
新疆(本科一批) | 文科 | 516 | 425 | 91 |
理科 | 577 | 390 | 187 | |
安徽(本科批) | 中外合作办学(物理类) | 632 | 465 | 167 |
历史类 | 612 | 462 | 150 | |
物理类 | 655 | 465 | 190 | |
安徽(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物理类 | 638 | - | - |
北京(本科批) | 中外合作办学(综合类) | 627 | 434 | 193 |
综合类 | 653 | 434 | 219 | |
四川(本科一批) | 院校代码:0619(理科) | 626 | 539 | 87 |
开发区校区中外合作(理科) | 626 | 539 | 87 | |
中外合作办学(理科) | 624 | 539 | 85 | |
理科 | 652 | 539 | 113 | |
河北(本科提前批B段) | 国家专项计划(物理类) | 612 | - | - |
河北(本科批) | 中外合作办学(物理类) | 600 | 448 | 152 |
物理类 | 631 | 448 | 183 | |
历史类 | 614 | 449 | 165 | |
黑龙江(本科批) | 物理类 | 612 | 360 | 252 |
历史类 | 596 | 410 | 186 | |
内蒙古(本科一批) | 文科 | 554 | 478 | 76 |
理科 | 641 | 471 | 170 | |
中美合作办学(理科) | 608 | 471 | 137 | |
中日合作办学(理科) | 592 | 471 | 121 | |
中外合作办学(理科) | 596 | 471 | 125 | |
云南(本科一批) | 理科 | 636 | 505 | 131 |
医工交叉专业(理科) | 620 | 505 | 115 | |
云南(本科一批预科) | 理科 | 600 | 505 | 95 |
云南(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理科 | 609 | - | - |
福建(本科批) | 中外合作(物理类) | 613 | 449 | 164 |
物理类 | 648 | 449 | 199 | |
广西(本科批) | 物理类 | 582 | 371 | 211 |
山西(本科一批A段) | 理科 | 632 | 506 | 126 |
文科 | 574 | 516 | 58 | |
山西(本科一批A1段) | 理科 | 594 | 506 | 88 |
湖南(本科批) | 物理类 | 633 | 422 | 211 |
历史类 | 597 | 438 | 159 | |
国家专项计划(物理类) | 605 | 422 | 183 | |
中外合作办学或国际项目(物理类) | 603 | 422 | 181 | |
河南(本科一批) | 软件类(理科) | 613 | 511 | 102 |
较高收费(理科) | 616 | 511 | 105 | |
其他单列(理科) | 621 | 511 | 110 | |
理科 | 641 | 511 | 130 | |
文科 | 601 | 521 | 80 | |
上海(本科批) | 综合类 | 568 | 403 | 165 |
甘肃(本科批C段) | 预科(物理类) | 592 | 370 | 222 |
历史类 | 589 | 421 | 168 | |
物理类 | 632 | 370 | 262 | |
国家专项计划(物理类) | 592 | 370 | 222 | |
浙江(平行录取一段) | 中外合作办学(综合类) | 639 | 492 | 147 |
综合类 | 660 | 492 | 168 | |
陕西(本科一批) | 联合培养项目(理科) | 616 | 475 | 141 |
理科 | 633 | 475 | 158 | |
国家专项计划(理科) | 591 | 475 | 116 | |
江西(本科批) | 国家专项计划(物理类) | 612 | 448 | 164 |
物理类 | 612 | 448 | 164 | |
广东(本科批) | 中外合作办学(物理类) | 612 | 442 | 170 |
历史类 | 588 | 428 | 160 | |
物理类 | 630 | 442 | 188 | |
江苏(本科批) | 中外合作办学(物理类) | 637 | 462 | 175 |
物理类 | 648 | 462 | 186 | |
历史类 | 604 | 478 | 126 | |
贵州(本科批) | 预科(物理类) | 614 | 380 | 234 |
国家专项计划(物理类) | 608 | 380 | 228 | |
物理类 | 640 | 380 | 260 | |
历史类 | 599 | 442 | 157 | |
宁夏(本科一批) | 理科 | 593 | 432 | 161 |
山东(普通类一段) | 中外合作办学(综合类) | 597 | 444 | 153 |
综合类 | 630 | 444 | 186 | |
海南(本科批) | 综合类 | 739 | 483 | 256 |
青海(本科一段) | 理科 | 575 | 343 | 232 |
专业录取分及位次排名详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学校拥有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建有1个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辽宁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4个国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装备结构分析优化与CAE软件全国重点实验室、高性能精密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船舶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6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电子政务模拟仿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业装备节能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先进装备设计与CAE软件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桥梁与隧道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制造管理信息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热能综合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大连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1个国家级技术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国家振动与强度测试中心),1个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研究基地,1个国家知识产权(辽宁)培训基地,1个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全国首批);1个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辽宁绿色化学化工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9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能源利用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三束材料改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装备智能控制与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社会计算与认知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智能生物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模塑建材制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工业装备监测与控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先进高分子及复合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低碳能源与碳封存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辽宁应用数学中心,35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2个辽宁省专业技术创新中心,15个辽宁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1个全国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5个辽宁省高等学校新型智库、6个省级重点新型智库,20个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8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4个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0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001年以来,学校共获国家科技成果奖励63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34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1项;牵头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163项。2012年以来,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中国专利奖金奖2项、银奖3项、优秀奖14项。
学校坚定不移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围绕“完善拓展‘一带一路’,深耕东北亚、深化欧美”国家及地区国际合作的区域战略布局,全方位开展教学、师资、人才培养、科研和组织管理国际化工作。目前,与43个国家和地区的313所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发起中国卓越大学联盟-日本国立六大学联盟以及中国-乌克兰大学联盟,加入中俄工科大学联盟等19个国际大学联盟。学校建有3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合作高校分别是日本立命馆大学、英国莱斯特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个(合作高校为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有国家公派、联合培养、交换学习、短期交流访问等各类450余项学生海外交流项目,年选派规模达2500余人次;教师长短期出国(境)公派、进修、参会、访问年均1700余人次;年均聘请长短期海外专家学者近600人来校工作访学;2023年以来学校有留学生1660人,其中学历生占比56.7%。
猜你喜欢:
广西高考210分左右历史类能上什么专科学校(2025好大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