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学院要考多少分才能上?
2024年保定学院最容易考上的是山西省(本科二批B段文科)考生,录取最低分数线是453分(分差7分);最难考上的是辽宁省(本科批物理类)考生,录取最低分数线是485分(分差117分)。
2025年高考要考上保定学院:
1、河北(本科批)考生预测物理类485分、历史类480分能上。
2、山西(本科批)考生预测物理类442分、历史类451分能上。
3、天津(本科批)考生预测510分能上。
4、湖北(本科批)考生预测物理类500分、历史类491分能上。
5、广西(本科批)考生预测物理类423分、历史类449分能上。
其它省份预测,详见新高考网AI志愿填报助手。
究竟2025年需要考多少分能上保定学院?今年好不好考?比去年难还是更容易,以下为2024年保定学院多少分可以被录取的最低分数线,可对比参考。
招生省份(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线 | 分差 |
---|---|---|---|---|
河北(本科批) | 艺术类专业(物理类) | 485 | 448 | 37 |
艺术类专业(历史类) | 480 | 449 | 31 | |
历史类 | 486 | 449 | 37 | |
物理类 | 496 | 448 | 48 | |
河北(本科提前批B段) | 公费师范生(物理类) | 546 | - | - |
公费师范生(历史类) | 553 | - | - | |
江西(本科批) | 物理类 | 480 | 448 | 32 |
历史类 | 519 | 463 | 56 | |
四川(本科二批) | 理科 | 503 | 459 | 44 |
文科 | 506 | 457 | 49 | |
辽宁(本科批) | 物理类 | 485 | 368 | 117 |
历史类 | 492 | 400 | 92 | |
湖北(本科批) | 物理类 | 500 | 437 | 63 |
历史类 | 489 | 432 | 57 | |
海南(本科批) | 综合类 | 503 | 483 | 20 |
云南(本科二批及预科) | 文科 | 515 | 480 | 35 |
理科 | 457 | 420 | 37 | |
陕西(本科二批) | 理科 | 444 | 372 | 72 |
文科 | 465 | 397 | 68 | |
重庆(本科批) | 物理类 | 500 | 427 | 73 |
历史类 | 493 | 428 | 65 | |
安徽(本科批) | 物理类 | 501 | 465 | 36 |
历史类 | 491 | 462 | 29 | |
福建(本科批) | 历史类 | 478 | 431 | 47 |
物理类 | 504 | 449 | 55 | |
天津(本科批A段) | 综合类 | 512 | 475 | 37 |
山东(普通类一段) | 综合类 | 458 | 444 | 14 |
黑龙江(本科批) | 物理类 | 445 | 360 | 85 |
历史类 | 460 | 410 | 50 | |
山西(本科二批B段) | 文科 | 453 | 446 | 7 |
理科 | 439 | 418 | 21 | |
甘肃(本科批C段) | 物理类 | 458 | 370 | 88 |
历史类 | 486 | 421 | 65 | |
贵州(本科批) | 物理类 | 452 | 380 | 72 |
历史类 | 503 | 442 | 61 | |
河南(本科二批) | 文科 | 494 | 428 | 66 |
理科 | 486 | 396 | 90 | |
湖南(本科批) | 物理类 | 467 | 422 | 45 |
历史类 | 495 | 438 | 57 | |
广西(本科批) | 历史类 | 448 | 400 | 48 |
物理类 | 420 | 371 | 49 | |
专业录取分及位次排名详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保定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地处河北省保定市,距雄安新区30公里,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河北省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先进集体、河北省高校党建示范校、河北省转型发展示范高校等荣誉称号。2016年,学校被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列入“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试点院校,2021年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确定为应用型本科教育标准化试点项目院校,跻身全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第一方阵。
进入“十四五”,学校秉承“德业兼修、知行并重”的校训,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对接保定主导产业,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地合作为路径,积极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协同育人、协同创新”的开放办学模式,切实担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为建设符合新时代要求、受人尊重、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凝聚强大力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