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高考495分全省排名位次多少(算什么水平)

更新:2023-11-07 13:41:10 新高考网

甘肃高考495分难吗?在甘肃高考495分什么概念?495分在甘肃省能排多少名?以下为新高考网整理的历年甘肃高考理科和文科495分在全省位次排名,一起来看看甘肃高考495分以上有多少人,能上什么大学,以供2024届考生填报志愿参考!

甘肃高考495分全省排名位次多少(算什么水平)

一:在甘肃高考495分算什么水平(近三年)

高考495分在甘肃省算高吗?能排第几名?根据甘肃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一分一段档次表可知:

1、2023年甘肃高考495分排名

文科: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6237-6399名,同分人数163人,超出本一批分数线7分(本一批488分),已经超出了甘肃省91%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理科: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13965-14215名,同分人数251人,超出本一批分数线62分(本一批433分),已经超出了甘肃省88%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2023年甘肃高考本一批为文科488分、理科433分。若是文科考生,甘肃省495分已经达到本一批次线了;若是理科考生,甘肃省495分也已经达到本一批次线了,在填报志愿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规划,挑选一个好院校或者一个好专业!

2、2022年甘肃高考495分排名

文科: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5655-5818名,同分人数164人,超出本一批分数线10分(本一批485分),已经超出了甘肃省83%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理科: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14246-14512名,同分人数267人,超出本一批分数线53分(本一批442分),已经超出了甘肃省79%的考生,属于中等水平。

3、2021年甘肃高考495分排名

理科: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15499-15732名,同分人数234人,超出本一批分数线55分(本一批440分),已经超出了甘肃省79%的考生,属于中等水平。

文科:全省排名位次区间为9255-9451名,同分人数197人,超出本二批分数线63分(本二批432分),已经超出了甘肃省83%的考生,属于优秀水平。

二:甘肃高考495分能上的大学

1、历史类

2024年甘肃历史类495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

省内:兰州大学(医护类)(最低488分),甘肃政法大学(最低491分),兰州理工大学(最低490分),西北师范大学(预科)(散居)(最低489分),兰州财经大学(较高收费)(最低488分)。

省外:西藏大学(最低487分),福建农林大学(泉州市)(最低495分),河南师范大学(最低495分),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浦东新区)(最低485分),江西理工大学(最低495分)。

2、物理类

2024年甘肃物理类495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

省内:兰州理工大学(最低490分),西北民族大学(最低492分),西北师范大学(预科)(散居)(最低489分),兰州财经大学(较高收费)(最低488分),兰州交通大学(最低494分)。

省外:山东政法学院(最低485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最低491分),西安邮电大学(最低494分),哈尔滨医科大学(最低491分),三峡大学(最低491分)。

附:甘肃高考495分院校推荐

兰州理工大学

2023年兰州理工大学在甘肃最低录取分数线文科447分(本一)、理科398分(本一)。

兰州理工大学坐落于甘肃省省会兰州市,是甘肃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甘肃省首批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大学生创新型实验计划、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入选高校,国家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学校前身是1919年创立的甘肃省立工艺学校;1958年,在组建兰州工学院的基础上,将甘肃交通大学并入,定名为甘肃工业大学;1965年,学校划归第一机械工业部,同时将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和北京机械学院的水力机械、化工机械、石油矿场机械和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成建制全部迁入,并从湖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抽调一批教师来校工作;1998年,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院校;2003年,正式更名为兰州理工大学。经过百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逐步形成了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主要内涵的“红柳精神”,铸就了“奋进求是”的校训精神,基本建成了一流工科、坚实理科、特色文科,进入国内同类高校高水平大学行列。

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四个面向”,以国家发展战略和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牵引,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科研方向,建设科研和成果转化平台基地,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放管服”改革,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在有色金属新材料及先进加工、高端装备及数控加工设备、新能源技术及装备、石油化工流程装备、工业控制及信息技术、土木工程及防灾减灾等研究方向形成了鲜明特色,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解决了一批西部和行业发展的关键工程技术问题,为我省更具竞争力产业格局做出“工大创新”贡献。现有“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个、“省部共建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基地5个、教育部科研基地7个,高新技术成果推广中心是首批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大学科技园是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有经工信部批准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十三五”期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35项,发表高质量论文3580篇,以第二单位在Nature、Science发表文章各1篇,累计实现科研经费6.9亿元,获甘肃省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等省级科技一等奖4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9项,专利授权项数806项,软件著作权登记25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