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陕西高考历史类550分左右(548分、549分、550分、551分、552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报考?陕西文科考生550分能上的好大学都有哪些?
参考陕西省考试院发布的2024年陕西高考分数线,陕西文科考生的本一批分数线为488分。陕西文科550分已经达到本一批次录取分数线,也就是说可以报考本一批次院校!
2025年陕西历史类550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
省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家专项)(最低551分)、西北大学(最低553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最低547分)、长安大学(最低544分)、西北大学(国家专项)(最低541分)。
省外:宁波大学(最低552分)、东北财经大学(最低551分)、中国矿业大学(最低550分)、郑州大学(最低549分)、哈尔滨工程大学(最低548分)。
根据快志愿平台提供的数据,2024年陕西文科考生中,高考成绩为550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围是第3204名到第3291名,共有88名考生分数相同,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可以填报哪些大学!
1、2025陕西历史类550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内)
排次 | 院校名称 | 属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批次 |
---|---|---|---|---|---|
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家专项) | 公办 | 551 | 3138 | 本一 |
2 | 西北大学 | 公办 | 553 | 2974 | 本一 |
3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公办 | 547 | 3526 | 本一 |
4 | 长安大学 | 公办 | 544 | 3829 | 本一 |
5 | 西北大学(国家专项) | 公办 | 541 | 4112 | 本一 |
2、2025陕西历史类550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称 | 属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批次 |
---|---|---|---|---|---|
1 | 华南师范大学 | 公办 | 552 | 3091 | 本一 |
2 | 宁波大学 | 公办 | 552 | 3056 | 本一 |
3 |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国家专项) | 公办 | 551 | 3134 | 本一 |
4 | 东北财经大学 | 公办 | 551 | 3137 | 本一 |
5 | 中国矿业大学 | 公办 | 550 | 3248 | 本一 |
6 |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 公办 | 549 | 3337 | 本一 |
7 | 河海大学 | 公办 | 549 | 3339 | 本一 |
8 | 郑州大学 | 公办 | 549 | 3361 | 本一 |
9 | 南京理工大学 | 公办 | 548 | 3453 | 本一 |
10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公办 | 548 | 3462 | 本一 |
以上“2025年陕西高考历史类550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学”只列出了部分院校,还有很多不错的大学在陕西录取线都在550分左右(共有85所院校),完整名单请前往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查询,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及专业。
西北大学简介:
西北大学肇始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和京师大学堂速成科仕学馆。1912年始称西北大学。1923年改为国立西北大学。1937年西迁来陕的国立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复称国立西北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为教育部直属综合大学。1950年复名西北大学。1958年改隶陕西省主管。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现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院校、教育部与陕西省共建高校。
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西北大学形成了“发扬民族精神,融合世界思想,肩负建设西北之重任”的办学理念,汇聚了众多名师大家,产生了一批高水平学术成果,培养了大批才任天下的杰出人才,享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声望,被誉为“中华石油英才之母”“经济学家的摇篮”“作家摇篮”。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简介:
山东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学术实力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校区设有多种奖学金,对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奖励,拥有完善的国家助学贷款、困难补助和勤工助学制度,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学生在圆满完成学业后,由山东大学颁发统一的毕业证书。同时,有超过15%的应届毕业生被免试推荐到“双一流”高校和其他高水平大学以及国家级科研院所等攻读研究生。
中国矿业大学简介:
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是教育部、应急管理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先后进入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学校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设有国家批准的研究生院。学校现坐落于素有“五省通衢”之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徐州市,有文昌和南湖两个校园,占地42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56万平方米,馆藏图书文献2000多万册(件)。学校现有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江苏省优势学科、7个江苏省重点学科;1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0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学校设23个学院,74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3600余人,各类博士、硕士研究生13300余人,留学生680余人,继续教育学生10000余人;有教职工3450余人;有8个国家级科研平台,50个省部级科研平台,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另设有1个独立学院徐海学院。
学校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156人,其中受聘教授岗位491人、副教授岗位935人,博士生导师530名、硕士生导师1518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超过80%。教师队伍中,有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4个、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5个。学校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拥有两院院士17名(含外聘),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国家级高端人才124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78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2人。4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3人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6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7人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