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陕西高考570分左右能报考上什么样的大学(理科)

更新:2025-03-11 09:54:36 新高考网

2025年陕西高考物理类570分左右(568分、569分、570分、571分、572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报考?陕西理科考生570分能上的好大学都有哪些?

2025陕西高考570分左右能报考上什么样的大学(理科)

参考陕西省考试院发布的2024年陕西高考分数线,陕西理科考生的本一批分数线为475分。陕西理科570分已经达到本一批次录取分数线,也就是说可以报考本一批次院校!

一、陕西高考570分(物理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陕西物理类570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

省内:陕西师范大学(国家专项)(最低570分)、西北大学(最低567分)、长安大学(中法合作)(最低564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最低560分)、西北大学(中外合作)(最低558分)。

省外:上海理工大学(最低572分)、武汉理工大学(中外合作)(最低570分)、武汉理工大学(国家专项)(最低569分)、大连医科大学(最低568分)、辽宁大学(最低573分)。

二:陕西物理类570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77所)

根据快志愿平台提供的数据,2024年陕西理科考生中,高考成绩为570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围是第16121名到第16379名,共有259名考生分数相同,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可以填报哪些大学!

1、2025陕西物理类570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内)

排次院校名称属性最低分最低位次录取批次
1陕西师范大学(国家专项)公办57016159本一
2西北大学公办56717058本一
3长安大学(中法合作)公办56418064本一
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公办56019451本一
5西北大学(中外合作)公办55819984本一

2、2025陕西物理类570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外)

排次院校名称属性最低分最低位次录取批次
1中国传媒大学(中外合作)公办57215673本一
2中国药科大学(中外合作)公办57215783本一
3北京电影学院公办57215675本一
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公办57215628本一
5上海理工大学公办57215688本一
6武汉理工大学(中外合作)公办57016377本一
7武汉理工大学(国家专项)公办56916417本一
8上海电力大学公办56816930本一
9大连医科大学公办56816749本一
10辽宁大学公办57315572本一

以上“2025年陕西高考物理类570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学”只列出了部分院校,还有很多不错的大学在陕西录取线都在570分左右(共有77所院校),完整名单请前往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查询,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及专业。

三:陕西物理类570分适合报考的大学概况(部分)

陕西师范大学简介:

陕西师范大学位于古都西安,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前身是1944年成立的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1954年更名为西安师范学院,1960年与陕西师范学院合并,定名为陕西师范大学。1978年成为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2005年入选全国“211工程”建设高校,2008年入选国家“985工程”教师教育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全面开启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一流师范大学的新征程。

学校坚持师范为本,教师教育特色不断彰显。学校始终将办好师范教育作为第一职责,着力打造一流师范教育。目前已形成“国家公费师范、国家优师计划师范、普通师范、地方委培师范”等多种形式共同发展的师范教育体系,师范生培养覆盖学前、小学、中学全学段,本硕博全层次。累计招收公费师范生36800余人,占国家招收公费师范生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中,在西部招收公费师范生25900余人,占学校公费师范生招生总数的70%以上,居部属师范大学之首。学校是国家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培养基地。学校着眼教师教育改革前沿问题,聚焦教师教育发展重点问题,深入开展教育培训研究,努力打造服务国家和地方教师教育战略决策的高端智库。深度参与区域教育事业发展,牵头成立西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创新与发展联盟,成立陕西教师发展研究院,持续开展西部基础教育“百校行”服务对接活动和“红烛苗圃”边境国门学校育人实践活动,引领西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药科大学简介:

中国药科大学坐落于古都南京,始建于1936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药学高等学府。学校为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是一所以药学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其中以药学、中药学学科为龙头的药学学科群建设始终保持国内领先水平,素有“中国生物医药人才摇篮”的美誉。2017年,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八十余年来,学校先后培养了十余万毕业生,一大批学术栋梁、行业领袖和政界精英在卫生健康事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先后走出了10位院士和一批药学领域著名专家学者。如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我国中医药界的一代宗师,著名中医中药学家叶桔泉;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化学制药、药物化学专业创建人之一,著名药物化学家彭司勋;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生药显微鉴定的奠基人,著名生药学家徐国钧;中国科学院院士,为我国“两弹一星”研制作出重要贡献的著名有机化学家袁承业;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医药工业现代化生产技术开发的先驱者之一,著名药物化学家沈家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植物资源与植物化学家周俊;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中药生物技术的开拓者,著名中药生物工程专家胡之璧;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药物代谢动力学家王广基;德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病理学专家来茂德;成功研制出3个意义重大创新药物的著名药物化学家谢晶曦;著名生药学家和本草学家谢宗万;我国甾体药物研发领域开拓者之一,著名药物学家廖清江;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执业药师,著名药剂学家刘国杰;我国药物分析学科的主要倡导者,著名药物分析学家安登魁;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专家、终身高级顾问、“速效救心丸”的研制者章臣桂。

上海电力大学简介:

上海电力大学是中央与上海市共建、以上海市管理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创建于1951年,1985年1月升格为本科,更名为上海电力学院,2018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上海电力大学。学校现有杨浦、浦东两个校区,全日制在校生一万四千余人,教职工一千余人。

学校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源泉和动力,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行业需求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牵引,在基础研究、工程应用和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学校拥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及17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学校积极服务于国家能源电力发展战略和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战略,构建了由上海智能电网技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上海新能源人才技术教育交流中心、上海电力安全技术研究中心和“一带一路”能源电力管理与发展战略研究智库组成的“三中心一智库”,成立上海能源电力科创中心,全面服务于地方与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