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陕西高考525分能报考上哪些大学(理科)

更新:2025-03-11 08:01:58 新高考网

2025年陕西高考物理类525分左右(523分、524分、525分、526分、527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报考?陕西理科考生525分能上的好大学都有哪些?

2025陕西高考525分能报考上哪些大学(理科)

参考陕西省考试院发布的2024年陕西高考分数线,陕西理科考生的本一批分数线为475分。陕西理科525分已经达到本一批次录取分数线,也就是说可以报考本一批次院校!

一、陕西高考525分(物理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陕西物理类525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10所):

省内:西安邮电大学(中外合作)(最低522分)、西北大学(广编类艺术专业)(最低516分)、西安工业大学(最低516分)、西北大学(艺术类专业)(最低515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最低513分)。

省外:扬州大学(最低527分)、东北农业大学(最低526分)、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最低525分)、浙江中医药大学(最低524分)、内蒙古大学(最低523分)。

二:陕西物理类525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85所)

根据快志愿平台提供的数据,2024年陕西理科考生中,高考成绩为525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围是第32296名到第32751名,共有456名考生分数相同,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可以填报哪些大学!

1、2025陕西物理类525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内)

排次院校名称属性最低分最低位次录取批次
1西安邮电大学(中外合作)公办52233998本一
2西北大学(广编类艺术专业)公办51636846本一
3西安工业大学公办51637019本一
4西北大学(艺术类专业)公办51537605本一
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办51338599本一

2、2025陕西物理类525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外)

排次院校名称属性最低分最低位次录取批次
1南京邮电大学(国家专项)公办52731571本一
2扬州大学公办52731499本一
3东北农业大学公办52631981本一
4南京林业大学公办52532318本一
5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中外/港澳52532720本一
6云南大学(中外合作)公办52433212本一
7燕山大学公办52432820本一
8浙江中医药大学公办52433165本一
9上海政法学院公办52333381本一
10内蒙古大学公办52333655本一

以上“2025年陕西高考物理类525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学”只列出了部分院校,还有很多不错的大学在陕西录取线都在525分左右(共有85所院校),完整名单请前往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查询,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及专业。

三:陕西物理类525分适合报考的大学概况(部分)

西安工业大学简介:

西安工业大学是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是陕西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试点高校,是国家“兵工七子”成员之一,是我国兵器行业部署在西北地区唯一的一所本硕博培养层次完整的院校,是陕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共建高校,是B8协同创新联盟(中国兵器协同创新联盟)发起者之一。

当前,学校进一步明确了“学术引领、夯实基础、强化特色”的总体思路,全面推进核心竞争力指标提升,昂首向着建设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国内一流高水平大学的目标稳步迈进。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简介:

学校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国际大学园路1号,占地面积33.37万平方米,由深圳市人民政府投资20.43亿元兴建。校园紧邻神仙岭和龙口水库,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共有21栋单体建筑,包括主楼、两栋实验楼、三栋教学楼以及图书馆、体育馆、学生活动中心、学生宿舍、教师公寓等建筑。矗立于中心广场的主楼与莫斯科大学主楼造型非常相似,是校园的地标性建筑。主楼高156米,顶端的五角星被誉为“深北莫之星”。

学校现开设应用数学与信息技术、基础材料学、纳米生物技术、地球生态变迁与人工干预系统、现代基础和高级生物学、国际经济与商业、俄罗斯语言文化、对外俄语教学、城市生态学与区域规划、无机化学、国家审计、国际经济(商)法等12个硕士专业方向;在数学与力学、生物学、语文学、材料学(化学、物理学)、经济学6个学科11个方向开展博士研究生培养,均实施莫斯科大学培养方案。

燕山大学简介:

燕山大学是河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四方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河北省重点支持的国家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成员。

学校主动顺应新时代、新科技、新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促进科学研究的交叉融合和协调发展,布局新兴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以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产出一流科研成果为目标,重点布局建设“四个研究院、四个中心”,即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海洋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康养产业技术研究院、双碳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纳米能源材料研究中心、特种运载装备研究中心、先进结构材料中心。这些新科研机构的建设将对打造学科高峰、培养顶尖人才、引领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