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西高考历史类560分左右(558分、559分、560分、561分、562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报考?山西文科考生560分能上的好大学都有哪些?
参考山西省考试院发布的2024年山西高考分数线,山西文科考生的本一批分数线为516分。山西文科560分已经达到本一批次录取分数线,也就是说可以报考本一批次院校!
2025年山西历史类560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8所):
省内:山西中医药大学(最低559分)、太原理工大学(最低543分)、山西财经大学(最低540分)。
省外:中国矿业大学(徐州)(最低562分)、合肥工业大学(最低561分)、郑州大学(最低560分)、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最低559分)、南京农业大学(最低558分)。
根据快志愿平台提供的数据,2024年山西文科考生中,高考成绩为560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围是第2355名到第2440名,共有86名考生分数相同,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可以填报哪些大学!
1、2025山西历史类560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内)
排次 | 院校名称 | 属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批次 |
---|---|---|---|---|---|
1 | 山西中医药大学 | 公办 | 559 | 2509 | 本一A |
2 | 太原理工大学 | 公办 | 543 | 4063 | 本一A |
3 | 山西财经大学 | 公办 | 540 | 4383 | 本一A |
2、2025山西历史类560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称 | 属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批次 |
---|---|---|---|---|---|
1 | 北京科技大学 | 公办 | 562 | 2272 | 本一A |
2 |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 公办 | 562 | 2272 | 本一A |
3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公办 | 561 | 2354 | 本一A |
4 | 合肥工业大学 | 公办 | 561 | 2354 | 本一A |
5 | 河北工业大学 | 公办 | 560 | 2440 | 本一A |
6 | 郑州大学 | 公办 | 560 | 2440 | 本一A |
7 | 华中师范大学 | 公办 | 559 | 2509 | 本一A |
8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公办 | 559 | 2509 | 本一A |
9 | 中国海洋大学(A1) | 公办 | 558 | 2582 | 本一A1 |
10 | 南京农业大学 | 公办 | 558 | 2582 | 本一A |
以上“2025年山西高考历史类560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学”只列出了部分院校,还有很多不错的大学在山西录取线都在560分左右(共有98所院校),完整名单请前往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查询,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及专业。
北京科技大学简介:
北京科技大学的历史渊源可追溯至1895年北洋西学学堂创办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矿冶学科,1952年,学校由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国内著名大学的矿冶系科组建而成,名为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钢铁工业高等学府。1960年,更名为北京钢铁学院,并被批准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84年,成为全国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之一。1988年,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1997年5月,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6年,学校成为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4年,学校牵头的,以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为核心高校的“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功入选国家“2011计划”。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18年,学校获批国防科工局、教育部共建高校。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建校七十余年来,学校逐步形成了“求实鼎新”的校训精神、“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优良传统和“追求卓越、勇于争先”的新时代北科精神新特质,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30余万人,其中许多人已成为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尤其是冶金、材料行业的栋梁和骨干。党和国家领导人罗干、刘淇、徐匡迪、黄孟复、范长龙、郭声琨、刘晓峰等都曾在校学习,另有47名校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一大批校友走上中国一重、中国宝武、中国矿产资源、北汽、河钢等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重要领导岗位。学校为我国钢铁工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被誉为“钢铁摇篮”。
中国矿业大学简介:
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是教育部、应急管理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先后进入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学校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设有国家批准的研究生院。学校现坐落于素有“五省通衢”之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徐州市,有文昌和南湖两个校园,占地42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56万平方米,馆藏图书文献2000多万册(件)。学校现有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江苏省优势学科、7个江苏省重点学科;1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0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学校设23个学院,74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3600余人,各类博士、硕士研究生13300余人,留学生680余人,继续教育学生10000余人;有教职工3450余人;有8个国家级科研平台,50个省部级科研平台,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另设有1个独立学院徐海学院。
学校坚持“四个面向”,强化有组织的科研攻关,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学校拥有5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39个其他省部级科研平台。学校在深圳、北京、新疆、贵州等地分别设立深圳研究院、能源资源战略发展研究院、西部能源研究院、贵州研究院,在校内组建碳中和研究院、物联网(感知矿山)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等3个交叉学科直属科研机构,与徐州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建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徐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院、中国矿大-徐工矿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等6个对外合作科研平台。“十二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包括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2000余项,其中在2022年获批国家部委推荐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36项,1项成果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023年到账科研经费12.6亿元。
合肥工业大学简介:
学校深怀“工业报国”之志,秉承“厚德、笃学、崇实、尚新”的校训,以“培养德才兼备,能力卓越,自觉服务国家的骨干与领军人才”为人才培养总目标,形成了“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校培育践行“爱国爱校、笃学问道、团结合作、尽己奉献、追求一流”的校园文化,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千人一名领军人才”的人才培养成效被新华社等多家媒体持续广泛追踪报道。学校已经成为国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基地。
学校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培养效果显著。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共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2项,其中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9项。4部教材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奖,1人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奖。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3.25万余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4万余人,有95个本科招生专业,其中4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2个,荣获“互联网+”金奖、“挑战杯”金奖等一系列优异成绩。学校连续多年居《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本科)》各项榜单前列,在《2022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本科)》TOP100中位列第8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