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贵州高考物理类685分左右(683分、684分、685分、686分、687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报考?贵州物理类考生685分能上的好大学都有哪些?
参考贵州省考试院发布的2024年贵州高考分数线,贵州物理类考生的本科批分数线为380分。贵州物理类685分已经达到本科批次录取分数线,也就是说可以报考本科批次院校!
2025年贵州物理类685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5所):
省外:清华大学(最低687分)、北京大学(最低688分)、复旦大学医学院(最低680分)、上海交通大学(最低677分)、北京大学(最低676分)。
根据快志愿平台提供的数据,2024年贵州物理类考生中,高考成绩为685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围是第56名到第62名,共有7名考生分数相同,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可以填报哪些大学!
2025贵州物理类685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称 | 属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录取批次 |
---|---|---|---|---|---|
1 | 清华大学 | 公办 | 687 | 46 | 本科 |
2 | 北京大学 | 公办 | 688 | 43 | 本科 |
3 | 复旦大学医学院 | 公办 | 680 | 114 | 本科 |
4 | 上海交通大学 | 公办 | 677 | 171 | 本科 |
5 | 浙江大学 | 公办 | 676 | 196 | 本科 |
6 | 北京大学医学部 | 公办 | 676 | 187 | 本科 |
7 | 北京大学 | 公办 | 676 | 182 | 本科 |
8 | 浙江大学医学院 | 公办 | 675 | 219 | 本科 |
9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公办 | 674 | 232 | 本科 |
10 | 复旦大学 | 公办 | 671 | 307 | 本科 |
以上“2025年贵州高考物理类685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学”只列出了部分院校,还有很多不错的大学在贵州录取线都在685分左右(共有23所院校),完整名单请前往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查询,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及专业。
北京大学医学部简介:
北京大学医学部地处北京市海淀区,前身是创建于1912年的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是中国政府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办的第一所专门传授西方医学的国立医学校。1996年,通过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项目论证。2000年,与北京大学合并,同年启动“985”计划,随着与校本部的深度融合发展,医学取得长足进步。近年来,在“双一流”建设支持下,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北大医学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学科覆盖医学门类中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护理学、医学技术、中西医结合以及理学、工学、教育学、哲学、文学等门类的部分学科。教学贯穿了本科、研究生及继续教育全过程。现有1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博士后流动站。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医学、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理工科大学。学校现有32个学院,含8个科教融合学院;设有苏州高等研究院、上海研究院、北京研究院、先进技术研究院、国际金融研究院、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学校于1958年9月在北京创建,郭沫若任首任校长。这是我党老一辈革命家和科学家为“两弹一星”事业而创办的红色大学,她的创办被称为“我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建校后,中国科学院实施“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高起点、宽口径培养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的尖端科技人才,汇集了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赵忠尧、郭永怀、赵九章、贝时璋等一批著名科学家,建校第二年即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
复旦大学简介:
复旦大学校名取自《尚书大传》之“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始创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1917年定名为复旦大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上海医科大学前身是1927年创办的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2000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目前,学校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2个学科门类;2021年,学校20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比首轮增加3个入选学科。
目前,复旦大学有直属院(系)35个,附属医院18家(其中2家筹建)。学校设有本科专业80个,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6个(含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7个。在校普通本科生15303人,研究生36690人(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大陆港澳台生),学历留学生2535人。在校教学科研人员3621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59人,文科杰出教授1人,文科资深教授15人,获得各类国家级人才计划767人,占师资队伍比重近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