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贵州高考530分左右能报考上什么大学(物理类)

更新:2025-01-20 08:54:24 新高考网

2025年贵州高考物理类530分左右(528分、529分、530分、531分、532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报考?贵州物理类考生530分能上的好大学都有哪些?

2025贵州高考530分左右能报考上什么大学(物理类)

参考贵州省考试院发布的2024年贵州高考分数线,贵州物理类考生的本科批分数线为380分。贵州物理类530分已经达到本科批次录取分数线,也就是说可以报考本科批次院校!

一、贵州高考530分(物理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贵州物理类530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6所):

省内:贵州大学(最低515分)、贵州大学(最低508分)。

省外: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最低531分)、广东财经大学(最低530分)、河南大学(最低529分)、皖南医学院(最低528分)。

二:贵州物理类530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107所)

根据快志愿平台提供的数据,2024年贵州物理类考生中,高考成绩为530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围是第33863名到第34368名,共有506名考生分数相同,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可以填报哪些大学!

1、2025贵州物理类530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内)

排次院校名称属性最低分最低位次录取批次
1贵州大学公办51542177本科
2贵州大学公办50846852本科

2、2025贵州物理类530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外)

排次院校名称属性最低分最低位次录取批次
1苏州大学公办53133859本科
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公办53133710本科
3上海海事大学公办53034322本科
4广东财经大学公办53034090本科
5中国药科大学公办52934521本科
6浙江财经大学公办52934567本科
7上海理工大学公办52934631本科
8河南大学公办52934571本科
9合肥工业大学公办52835045本科
10皖南医学院公办52835015本科

以上“2025年贵州高考物理类530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学”只列出了部分院校,还有很多不错的大学在贵州录取线都在530分左右(共有107所院校),完整名单请前往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查询,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及专业。

三:贵州物理类530分适合报考的大学概况(部分)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简介: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开展“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并建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学校是教育部和五大能源企业集团公司、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校,是石油石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被誉为“石油科技、管理人才的摇篮”,现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石油石化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2017年、2022年均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

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现有教师169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177人,博士生导师393人。有两院院士(含双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等31人,长江学者青年学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等42人,中国青年科技奖、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及青年教师奖、山东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2人,山东省泰山学者、山东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127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16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

河南大学简介:

河南大学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学科门类齐全、专业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部分院系或独立建校或并入兄弟高校,校本部更名为河南师范学院

合肥工业大学简介:

学校深怀“工业报国”之志,秉承“厚德、笃学、崇实、尚新”的校训,以“培养德才兼备,能力卓越,自觉服务国家的骨干与领军人才”为人才培养总目标,形成了“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校培育践行“爱国爱校、笃学问道、团结合作、尽己奉献、追求一流”的校园文化,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千人一名领军人才”的人才培养成效被新华社等多家媒体持续广泛追踪报道。学校已经成为国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基地。

学校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日本、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的一百多所世界知名大学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每年与多所国(境)外知名大学实施各类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开展合作办学、跨文化交流与实践及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学校现有来自各大洲四十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校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