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内蒙古高考455分能报考上哪些大学(文科)

更新:2025-02-21 08:19:54 新高考网

2025年内蒙古高考历史类455分左右(453分、454分、455分、456分、457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报考?内蒙古文科考生455分能上的好大学都有哪些?

2025内蒙古高考455分能报考上哪些大学(文科)

参考内蒙古考试院发布的2024年内蒙古高考分数线,内蒙古文科考生的本一批分数线为478分,本二批分数线为381分。内蒙古文科455分已经达到本二批次录取分数线,也就是说可以报考本二批次院校!

一、内蒙古高考455分(历史类)能上什么好的大学

2025年内蒙古历史类455分左右可报考的好大学有(推荐8所):

省内: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高收费)(最低449分)、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高收费)(最低448分)、内蒙古医科大学(最低438分)。

省外:广西民族大学(最低457分)、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最低456分)、湖北民族大学(最低455分)、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最低454分)、大理大学(最低453分)。

二:内蒙古历史类455分左右可以上的大学名单(87所)

根据快志愿平台提供的数据,2024年内蒙古文科考生中,高考成绩为455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围是第9578名到第9696名,共有119名考生分数相同,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可以填报哪些大学!

1、2025内蒙古历史类455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内)

排次院校名称属性最低分最低位次录取批次
1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高收费)公办44910423本二A
2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高收费)公办44810528本二A
3内蒙古医科大学公办43811720本二A

2、2025内蒙古历史类455分左右预测能上的大学(省外)

排次院校名称属性最低分最低位次录取批次
1河南中医药大学公办4579461本二A
2大连工业大学公办4579461本二A
3广西民族大学公办4579461本二A
4天津体育学院公办4569577本二A
5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公办4569577本二A
6山东中医药大学公办4559696本二A
7湖北民族大学公办4559696本二A
8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公办4549805本二A
9大理大学公办4539944本二A
10西华大学公办4589351本二A

以上“2025年内蒙古高考历史类455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学”只列出了部分院校,还有很多不错的大学在内蒙古录取线都在455分左右(共有87所院校),完整名单请前往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查询,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位次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及专业。

三:内蒙古历史类455分适合报考的大学概况(部分)

广西民族大学简介:

广西民族大学地处一年四季风景如画的广西首府南宁,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学校创建于1952年3月,前身是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广西分院,1953 年2月更名为广西省民族学院,1958 年6月更名为广西民族学院,2006年2月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1000多人,其中本科生31199人,少数民族学生约占在校生总数的50%。现有相思湖、思源湖和武鸣三个校区,占地面积约3600亩。校园环境幽美静谧,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人文氛围深厚浓郁,具有鲜明的壮乡民族特色和东南亚异域风情,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简介: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郑州市,是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河南省省属公办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学校由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1953年建校)与河南教育学院(1955年建校)合并组建。原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是河南最早以培养财税、金融、会计等专门人才为主的学校,是财经应用和经济管理人才培训的重要基地。原河南教育学院是省属成人本科院校,基础教育资源积淀深厚,本科教育经验丰富。

(注:数据统计截止时间为2023年9月13日)

西华大学简介:

西华大学是四川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四川省首批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四川省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优先培育高校。现有郫都、宜宾、彭州、人南、易三仓(泰国)五个校区,占地面积近4000亩,全日制在校学生4.1万余人。学校入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是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全国易班共建示范高校,具有面向港澳台地区招生资格、面向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

汇聚名师学者,建强师资队伍。学校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3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3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00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1000余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等省部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180余人次。同时聘请12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一批国内外著名专家担任特聘教授。